过而改之 善莫大焉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有过不改,是更大的错误。而敢于认错,你的人生会走的更远。敢于改错,才是真正的强者和智者。

自古到今,无论伟人,还是普通人,过而不改者有之,而知错能改者亦有之。

刘邦和项羽,汉初的两大风云人物,项羽出身高贵,刘邦出身低微;项羽实力强大,刘邦力量薄弱。但刘邦最终取得了天下,而项羽却落了个乌江自刎。

他们最后的命运为何彻底颠倒?

最大的原因与两个人对待错误的态度有关。

刘邦的优点除了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还有胸怀宽厚,敢于纠正自己的错误。

在白登之围战役中,刘邦就犯了判断和战略上的错误。当时也是实则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刘邦亲自带兵挺进,深入敌方腹地。他的手下娄敬,极力劝阻,他不仅不听,反而下令把娄敬关押起来。结果刘邦的汉军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当时多亏了善于用兵的陈平,才脱离了危险。

刘邦班师回到广武,立即释放了关在那里的娄敬,当着其他将士的面,向他赔礼道歉,承认错误,并封给娄敬两千户,升为关内侯。

刘邦此举体现了他做为一个领导的大气度,大格局,的确是真英雄。他是真正的强者和智者。

而这种气度和智慧,项羽却没有。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这段话的意思是: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同样敢于认错改错,也是真正的强者,更是做人的智慧。

项羽的可悲之处是他不仅不知人,也不自知。他既不知道自己的所长,也不清楚自己的所短。

项羽征战疆场,勇猛无敌,名震诸侯,自诩西楚霸王。但却刚愎自用,骄矜自负,心胸狭窄,有勇无谋,特别是有妇人之仁,优柔寡断,当断不断,而这种偏激的性情,他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政治家的致命因素,假使能够善于听从别人的建议,刘邦岂是他的对手?

可惜他太自我自傲了,他简直把自我演绎到了极致,以至于在鸿门宴上错失了杀掉刘邦的大好时机。鸿门宴上他不是没有机会,他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范增示意再三,他却视而不见,或者干脆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这就是典型的不自知和不知人。更可怕的是唯我独尊、死不认错。直到兵败垓下,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还一再为自己开脱:“天要亡我,不是我仗打得不好。”真乃荒谬至极。

一个勇于认错,一个死不认错。

勇于认错的终于夺取了天下,死不认错的仅仅五年就卒亡其国。

谁强谁弱,孰是孰非,昭然若揭。

鸿门宴


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犯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当他犯错的时候,大家都看得见,因为他高高在上,万众瞩目。而当他改正的时候,大家都仰望着

犯错并不羞耻,因我们是人,不是神。能改正,就是君子。如果不改,容易铸成大错。

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对于我们普通人,敢于承认错误,并且勇于改正。你会感觉从内到外,无比轻松。

我记得还很年轻的时候,也就是三十出头,年轻气盛,一次上课,在黑扳上写完内容,回过头来,只见一位女同学正扭头,好像用手去抓她背后那位男同学的课本。我马上火冒三丈,象机关枪开火一样把那位女生狠狠批评了一通,她好象想说什么,可是我根本没给她解释的机会。随后她便开始抽泣,我只当是她心中有愧。课后,也没单独找她谈话。

记得过了两三天,她的同桌找到我,说那天是因为背后那个男生故意捣乱,钻门用课本顶住她的背部,然后吓唬她说,你把我的书弄乱了。

这个女生气极了,才扭头的。

当时我听了,也感觉有点别扭,可能是拉不下面子,我并没有主动向那位女生道谦。

但这件事一直无法忘怀,感觉当年的自己太过冲动,太过鲁莽。直到很多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他们邀请所有的代课老师都到场。我在发表感言的时候,首先就向这位女同学主动道歉,而且请求她的原谅。她走上来拉着我的手说到,老师,我真的什么都记不得了。

我没想到我的学生竟如此大度和谦和。

关于改过,颜回建立了一个最高标准——不贰过。同样的过失,不犯第二次,这就是圣贤标准了。

我们大多数人很难做到,但是我们要努力自知,最起码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正确与否,如果为了一己私利,对周围已经造成伤害,一定要悬崖勒马。

少犯错误,可以说就是最大的进步。

勇于改正,更是生活的智者和强者。

犯了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继续犯错,那么你的人生之路将会处处碰壁。

有错改之,善莫大焉,你的人生之路将会越来越宽广,越来越精彩。

你也将会成为真正的智者和强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而改之 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