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一语出自金庸先生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三部《神雕侠侣》的第二十章侠之大者,原文主要概述如下:
郭靖又道:“我辈练功习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然则我能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对大侠两字。你聪明智慧过我十倍,将来成就定然远胜于我,这是不消说的。只盼你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金庸笔下的大侠有一个共同特征:个人武艺超群并持有家国情怀,但当国家身处险境时,会奋不顾身地投入抵抗,捍卫家园,郭靖,杨过,张无忌,乔峰三兄弟皆是如此,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若南北宋末年,元朝末年,明朝末年, 个人英雄主义便会显得愈加明显,他们所代表的是整个中国侠文化的精气神,如果连人依靠的精气神都不复存在,又何谈崛起呢?侠文化的命题并不是抽象性质的,而是具体的可观的。所谓大侠,别是有强烈的正义感与责任感,敢与欺凌弱小的豪暴之徒进行殊死的抗争;不惜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替他人排忧解纷,报仇雪耻;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毫不顾及自家性命,甚至是不计较个人得失,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是一种气节,更是典型的中国骨气与傲气,是模仿不来的。
作为射雕三部曲系列结尾,《倚天屠龙记》摆脱了原有的民族歧视的局限,主张蒙汉和平相处,尽量少用“有色眼镜”看待外来族人,即使在蒙古统治下,仍有不少反元组织,只是尚未形成规模,而元廷却一如既往地剥削与残害无辜民众,民怨至此沸腾。以少林武当为代表的江湖门派掀起了一股反元热潮,在此背景下,“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理论得到广泛应用,无数爱园人士用实际行动去证明,即侠是鲜血也全然不在乎。
一:赵敏的格局
赵敏,本名敏敏特穆尔,元廷汝阳王次女,获封绍敏郡主,人称“江湖百晓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是一个蒙古人,仅此一条,如若想走进汉人世界,无异比登天还难,但赵敏与传统的蒙古女子不同,她为人好爽,敢爱敢恨,足智多谋,没有一丝扭捏与羞涩,尤其是在爱情面前,标准的虎食女,杀伤力极大,张无忌的段位与她相比实在太差劲。
张赵二人的初次相遇是在张无忌独力战退六大派之后任明教教主时偶遇元兵欺压汉人,赵敏手下神箭八雄出手射杀,对于她的描写则更加有形有色:
另一个却是个年轻公子,身穿蓝玉绸衫,轻摇折扇,掩不住一副雍容华贵之气。只见他相貌俊美异常,双目黑白分明,炯炯有神,手中折扇白玉为柄,握看扇柄的手,白得和扇柄竟无分别。
且不说赵敏是蒙古人,估计张无忌都未认出她是女子,直至绿柳庄赵敏换回女装,他才醒悟过来,后来又落入地牢,或许便是在那时,赵敏便义无反顾地喜欢上了张无忌,所以之后才会有“黑玉断续膏续骨”“万安寺酒会”“六派得救”“四女同舟”的故本,赵敏的心思已经很明显,我爱的人喜欢做什么,我便全力支持他,一旦遇到困难就竭尽全力相助,爱人远离,即便海角天涯也要生死相随,因为我爱你,所以你在哪儿,我就在哪儿。这是典型的女追男,张无忌也对赵敏有感情基础,但他似乎并不明白自己情归何处,对待赵敏也是若即若离,而赵敏呢?虽有劲敌周芷苦,表亲殷离,可她又何曾放弃过对张无忌的追求呢?
原本,在张赵二人生死患难后,他们原可以仗剑走天涯,却因意外而破碎。张无忌陷入迷茫,赵敏不知所踪,殷离无故惨死,小昭远走波斯,他对赵敏出现了信任危机,至中原后,一心一意要寻找赵敏报仇,但当真正下手时,他却心软了种种经历告诉他,事后有蹊跷,因为他不想也不敢去怀疑周芷若 两难之际,他不知何去何从,嘴上责骂着赵敏,而她以充足的言语反击,直到自己被师叔伯冤枉时,他才知晓赵敏的苦衷。
在阻止张无忌与周芷若成婚仪式上,赵敏在堂上宣告主权“我偏要勉强”,其实,她并不在意外界的看法,她在乎的是张无忌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正因此次缘由 她与张无忌的感情更进一步,正式确定关系与父亲决裂,挑拨玄冥二老,在少室山下与张无忌亲昵,屠狮大会上巧献计谋戳破成昆的阴谋。可是这又怎样,江湖人士依旧对她持有偏见,唤她为“妖女”,张无忌百般劝解也无法让众人放下成见,但至少赵敏了得到张无忌真正的爱与关怀,她最起码是幸福的。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张无忌有危险或者需要她出谋划策,他都会如及时雨一般出现,这便是赵敏,侠女子赵敏,英姿飒爽,站在舆论顶峰依旧能够把握好度,在周遭玩得不亦乐乎,实在是奇。她的际遇同样给我们一个启示:做人要有专属于自己的铭牌,不盲目从众,出自己的英雄,因为我们都是最独特的个体,没有人能够阻挠我们变成最强大的自己,成侠亦是如此。
二 : 张无忌的三岔路口
张无忌看来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对于爱情没有固定的态度,总是在摇摆不定;对待友情,他总是轻易他人;对待亲情,缺乏足够的理解。他的性格成因并不是无根之源,而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张无忌自幼生长于冰火岛,十年的光阴也未曾磨平他的棱角,功夫学得也仅是皮毛,他以为外面的世界应该和冰火岛一样,充满温暖与善意。可是他错了,大错特错,在江湖人眼中,他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谢逊与屠龙宝刀的下落,这一点,在各门派逼山之时便已经知晓。殷素素在临死之前叮嘱儿子:漂亮的女人就越会说谎,张无忌始终也不明白这个中意味,所以才会有后来接连受骗,可他仍然是不吸取教训,这世间唯一不会骗他的漂亮女子就是赵敏,可他却对赵敏存有戒心。
何太冲骗他为小妾治病又要杀人灭口,朱九真骗他说出义父的下落,小昭从他那里得到乾坤大挪移的手稿,周芷若在银蛇岛将他与赵敏耍得团团转……先天缺乏教育,后天没有及时弥补,对人情世故我涉猎较少?倘若没有盛大的武功加持,不知要死多少次。在赵敏出现后,他似乎达到了一个整体的方向,性情通达了不少。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人心险恶是他所不能预料的。如果提前知道结局,他便知道自己有多么愚钝,可惜没有如果,败了就是败了,再惋惜也无甚用处。多种因素共同促使他的性格走向迷茫与惘然,对前途充满不确定性。
性格是复杂是一方面,但在家国大义面前,他从没有退宿过。
光明顶大战六大派解救明教于水火之中,武当山智退元廷,万安寺只身挽狂澜,丐帮大会戳破陈友谅师徒诡计,屠狮大会避免群雄厮杀,以武穆遗书大败元军……这些事情绝非常人所能够独立完成的,虽有主角光环加持也仍需外界合力去完成。张无忌不是神,是一个普通人,只不过武功比正常人高出许而已。
与带兵打仗的将领不同,张无忌擅长单打独斗,若论群攻,则有些费劲。这个缺点同样表现在他的领导力上,张无忌是出色的战斗士,却并不是一个好将军,好元帅,统率士兵需要恩威并施,他无法做到像朱元璋,徐达,常遇春那样文武双全。上司无能,下属埋怨,极易引发祸乱,张无忌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而他对权利的欲望也并不是很强烈,一朝大权下放,反而轻松许多,并且遂了许多人的意,可谓一举两得。
张无忌并非没有心机,只是他的性格使然不愿意耍心思搞权谋,但这并不代表别人不会去算计他,对他太善良,还是他人太“认真”?他对朋友待以真心,朋友还他以血泪。在明教未统一前,五行旗各自为政,五散人不听号令,四大法王各奔东西,光明右使范瑶不知所踪,此番情形,岂一个乱字了得,在五散人与青翼蝠王进攻杨逍时被成昆偷袭,向众人诉说其过往恩怨,也在此时张无无忌大爆发,在阳顶天密室习得七层乾坤大挪移,又在六大派面前揭发成昆企图灭火明教的阴谋,之后以一己之力力六派,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教教主。然则这并不是一个好活儿,内部秩序混乱,张无忌空有虚名,治理仍然是一道难题,虽有有明确规定,却并未起到实际作用,体制下的明教活力不再,在矛盾面前,它显得不堪一击,从上任明教教主到被朱元璋胁迫让位,张无忌在明教待的时间相对较短,带领明教走向了新辉煌,而这并非是他一人的功劳,也可以这样说,他做的贡献最多,但是他的领导人资质并不健全。
反观张无忌的爱情与亲情,更加令人大惑不解,明明喜欢赵敏,却又和她人纠缠不清,没有保持好一个准确的距离;而对于亲人,他少了几分理解,他不懂父母为何惨死,父母的死对他打击太大,可他最终也没有去复仇,他不了解义父的心思,一个劲儿的去解救他逃脱苦海;他同样不明白为何宋青书视他如死敌;武当诸侠为何会对他产生误解;答案就在张无忌自身,他的性格缺陷致使他的为人处事,社交劣势逐渐突显出来。即使赵敏在也并不能完全挽回局面,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当之无愧的侠之大者,他以诛暴元谋新生为己任,直至最后一刻也从未停歇过。他无愧于心,因为他寻觅到“侠之大者”的现实意义,全身心地投入反元斗争,不抛弃,不放弃,为天下劳苦民众的福祉而奋斗,这方是他的英雄本色。
三:个人与集体的自主选择权
身处乱世,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惟有有投身于正义之战,方能获得新生,迎接黎明的曙光。
元朝末年,朝廷统治黑暗。下层民众受难,能够豁免的只在少数。没有谁是甘心受压迫的,更没有谁愿意去面对死亡。他们能够做的便是举起反抗的武器,与蒙古人人殊死斗争,出现了成群的反元门派或组织,明里或暗里地进行较量。
天下本是汉人的天下,蒙古人凭借铁血蒙骑军刀打开宋朝的缺口,不断蚕食领土与人口,进而全面攻占。在持需八十多年的统治后,元人奢侈享乐,不务正业,铁骑威力大不如前,大批中下阶层贫农发起起义,无疑是统治者的心病。本人元廷却有独特的政治优势,朝廷兵马大元帅汝阳王察罕帖木儿广州天下群雄,养为死士与门客,助其开疆拓土,与扫平反元组织。然皇帝猜忌心重,无法放下实权,而汝阳王能做的,也是微乎其微其。
元廷与反元组织正面相敌的有两个,万安寺囚禁与兵围少室山,另有元廷培势力成昆在江湖上搅局,扰乱武林秩序,为元廷讨伐义军争取有效时间,这份用心无疑是险恶的,但它却并未能顺利实施。武林中人虽好名利,为屠龙宝刀的虚名整个无休无止,但在民族大义面前却丝毫马虎。赵敏胁迫六派人士传授武功,有志之士,宁死不屈,不肯轻易过招,断指何妨,丧命又何妨,七尺之躯,岂容他人羞辱。六派人士虽与明教有恩怨,但在大局面前,他们选择相信张无忌,听他安排,任他指挥,因为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目标——坚守民族气节,做有骨气,有傲气的侠士。他们所谓的歧视不过是明教滥杀无辜,行事乖张无准则,不按常规套路出牌而已。而此时他们发觉明教似乎是有家国情怀的,数次挽救江湖于水火之中,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走向并肩作战之路。在群雄缺乏向心力之时,又以张无忌为龙头,由其发布抗击元军的具体策略。
他们的转变是有一定现实条件的,惟有联合各方势力方能与元廷势均力敌,做出最大反击,并且明教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万恶不赦。
再谈个人,明教四分五裂面临强敌之际,殷天正携天鹰教教众回归明教共同抗敌,这与紫衫龙王形成鲜明的对比;谢逊在复仇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可笑,放下执念,终日与燃灯古佛相伴;范瑶只身入花剌子模力战狮兽进入赵敏府中刺听消息以备机警;空见方丈以死劝谏谢逊放下屠刀,减少杀戮;丐帮帮主帮主史火龙誓蛇也不愿向成昆低头屈服……
他们 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侠者,无论大小,都有共同的家伙情怀,坚守民族大义,生动的诠释着侠之大者的蕴意。他们的选择都是遵从本心的,也是对时局形势的正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