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来讲有的时候真的是一句话就可以毁掉孩子的主动性。
秘诀是把他想要做的每一件事情提前讲出来,变成一个命令。
他醒来之后赖床,正打算要起,你跟他讲:“赶紧起床。”
他肚子饿了,正打算要吃饭,你跟他讲:“早上必须吃早饭。”
他的房间乱的实在受不了,正打算要收拾房间,你跟他讲:“看你的房间乱成什么样子了,赶紧收拾一下。”
他一段时间没有运动,有点长胖了,正打算减肥,你跟他讲:“看你都胖成什么样子了,赶快去运动一下。”
很快他就什么都不想做了。不管他想做什么,他都觉得难受,觉得是父母让他做他才做的。
我们做事情有两种动机,一种是内源性动机,一种是外源性动机。
前面他打算起床,吃早饭,收拾房间,运动,这些事情本是内源性动机。
他已经打算要这样做了,但是被父母用指令性的口吻说出来,它就变成外源性的了。
事情还是那件事情,性质一下子变了。
当一件事情变成爸爸妈妈让你做的时候。它隐含着一个判断,“我是没办法照顾好自己的。”那是让人不舒服和愤怒的原因。
明明是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本来就出自于自己的判断。
结果被父母说了一声,就变成了“我没办法照顾好自己”的证据,让人觉得憋屈和难受。
对父母来说:如果你想让孩子自发性的做事情,就要保护他的内源性动机。
从心底里相信他是可以为自己负责的。不要说“让”他怎么样就怎么样。
而是从语言上行为上,先把自己的责任摘出来,让他为自己负责。
有一些孩子的能力比较弱,一些事情超出他的能力以外,这时候要让孩子学会求助。
家长是可以帮助孩子的,但前提是孩子发起了求助。
他提出:“我需要帮助。”
这时候呢,别人来帮他,还是他自己的事。所以即使他听从了别人的指导。他也是出于内源性的动机这么做的。
对孩子来说遇到这种事情要多想想,做这件事情是为了谁?
为了我自己,还是因为父母让我这样做的。如果是因为父母命令我,我很不爽,我就不做了。
那我不做这件事是为了谁?是为了跟父母较劲儿吗?
如果发现你在跟父母较劲儿,那么不管这件事你做不做,都会让你纠结。
如果你能明确的知道我做这件事情是为了自己。
这是一个内源性的动机,不管外面的人怎么说,我们都不会觉得烦躁。
不管别人看来我们能不能为自己负责,但我们心里清楚,这是我们自己选的,是能主动负责的。
一个发自内心做事的人,可以自由的从外界寻找帮助,不会不爽,因为他知道所有的意见都由他来选择取舍。
也许给出意见的人会觉得:“你看这个人不行,我让他这样做的”。
好的,那是你的想法。你可以这样想,但我心里我知道我自己是有能力的,我在为我的生活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