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酒笙
最近,我和一位相识不久的朋友闹僵了,起因是她对我的微信轰炸。
有一天,她给我发消息问我:“在吗?”
由于我正在忙一件事情,没有看到,就没回。
随后,她便接着发微信问我:“是在忙吗?”“为什么不回微信?”
于是,我回了一个:“在忙。”
“在忙什么?”“忙到几点啊?”“连回个微信的时间都没有吗?”
“忙工作上的事。”
“工作上什么事啊?”
看到这句的时候,我顿时就生气了。于是,不耐烦的回了句:“你有事说事。”
她说:“没事。”“你这什么态度啊?”“不是在关心你吗?”
看着她一条条往外蹦的消息,我顿时烦躁急了,像炸了毛的猫,想也没想,直接把她删了。
嗯,世界顿时清净了。
不要把过分越界美化成热情关心
生活之中,能交到一个好朋友,实在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悦的事。因为这意味着又有一个人站在了自己的一边,认同自己。
可是,生活中哪有那么多一见如故呢?
就像金靖非常非常喜欢大S,之前有机会跟她一起做节目,就非常激动,甚至抱有一丝妄想,我应该可以和她成为朋友吧。于是,节目结束后立马迫不及待地给她发了很长篇的信息,说S姐我真的很喜欢你。
结果半天之后,突然收到一条语音消息:“金靖,谢谢你哦,明天也要加油哦。”
金靖幻想的事情根本没有出现,对方也没有和她一见如故成为挚友,只是和她保持礼貌客气的工作关系。
金靖自己后来也说:“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成长,换位思考一下,也许过分热情对别人是种困扰,然后又折磨自己。”
蔡康永说,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做一个冷淡的人,才是真正高情商的人。
所谓日久见人心,在这个纷繁的人际关系中,适当的热情能够帮助我们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能让我们更好和别人连接。
但是,过分的热情,或就像我开头讲的故事那样,打着“我这是关心你”的名义,实则是闯入别人的领域指手画脚,只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远离你。
我看过一个笑话记忆犹新,讲的是一个人微信给别人发“在吗?”然后那个人回:“不出意外,这几年都在。”
生活中,有很多人,发微信时喜欢问:“在吗?”“忙不?”
如果对方想要和你继续交谈,发这些也无可厚非;如果对方不想交谈,回一句“在忙”,这时是不是就应该“有眼力见”的不再发问?
成年人越来越注重高质量的社交,打工人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贵。
尤其是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下,沟通也变得越来越直接。
如果是重要的事,就不必发那些没有用的前缀,直接有事说事就行,要是真心想帮你,看见了就会回,如果不想,自然也就不会回,也不用刨根问到底,自讨没趣了。
我自己一直觉得有一句话很有道理,你问别人事情的时候,她想说自然会告诉你,不想说自有她的道理。
恰到好处的热情,适可而止的关心,双方都舒服,才是我们应有的体贴。
令人舒服的关系是重视边界感
所谓“边界感”,它的意思是指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
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在任何关系中,懂得不触碰别人的底线,懂得适可而止。
当一个人欠缺边界感,,常常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边界中,还自以为是热情,当然,也常常会有把自己的事托付给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的。
毕淑敏曾说:“亲近地保持距离,才是最恰当的交往方式。”
说来也奇怪,跨越“边界”的事并不常常发生在关系一般的人之间,因为本身也没有太大的交集,这就决定了双方不会过多干涉。
比如普通同事之间,大家都有自知之明,我们上班的时候,会一起聊天,一起吃饭,一起谈论工作,但是,下班之后,就不会互相打扰,甚至都不会互发微信。
这样的关系最是恰到好处,这样的关系其实最稳固。
而恰恰是那些关系较亲密的人或自以为关系密切的人,才常常发生“侵入式”行为。
就比如:几年前很常见的父母包办婚姻;相恋已久的恋人,想要看你的手机;你的好朋友,时时刻刻给你发消息等等。
他们认为,我这是和你关系好,是一种关心,你的所有事我都必须知道,你的事我都得操心。
还有更无语的,一个同事讲说,有一个工作上有过交集的人,很长时间没有联系,结果一联系就是要借钱。结果,我那个同事想都没有想就把那个人拉黑了,用同事的话说:“我跟她熟吗?”
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很多人,在交往中看不清边界。
边界感不是疏离,不是拒他人于千里之外。而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充分认知,是替他人着想的体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当你有麻烦或者有困难才想起你还有这么一位朋友时,那不是朋友,只是利益的交换。
毕竟,成年人的社交都是有自己的法则的。只有交情到位了,感情才能进一步深入。
所以,要拥有良好的社交,守住自己的界限,就要开始认知边界感,这才是我们从现在应该开始做的事情。
如何才能不踩别人的“雷区”
我听过一则小故事:有一对夫妻作息规律,非常恩爱,到哪都形影不离。直到有一天,丈夫提前回家,发现本应该在家的妻子不在,他等妻子回来,就接二连三地问她去哪、干什么,妻子不想多说,随便找个理由敷衍过去。
于是,丈夫开始留意,发现妻子每个星期都固定有一天不在家,然后去附近的酒店固定租九号房间呆上一天。他一开始怀疑妻子出轨,但是,他连续跟踪妻子好几次,并未发现有别人进去。
终于,他又忍不住再三地问她的妻子。她的妻子只好回答,我自从和你在一起后,你总是事事管着我,而我只是想单纯的自己待一会,那是我的九号房间,我自己的空间。
从此以后,丈夫再也没干涉过妻子的生活。
所以,不踩雷区的第一点,就是懂得给对方留出空间。
韩星IU和刘仁娜是多年的至亲好友,是邻居,但不住在一起。IU在被问的时候表示:"我和刘仁娜是邻居,因为两个人都需要很多的个人时间,所以没有住在一起。"
为他人留有空间,尊重和接受他人的想法,不强加干涉,是一种懂得“边界感”的高情商体现。
远而不疏是种能力,近而不入是种智慧。
当你有难时,我雪中送炭;当你无恙时,我绝不干涉。
不踩雷区的第二点就是,应该且仅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太把自己当回事,认为自己是对的,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用一句话都是为你好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
要培养边界感,第一要培养自我,多花点时间和自我相处,找到属于自己的九号房间,多与自己沟通,才能了解自己。第二要尊重自我,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靠他人。第三要学会拒绝。当你学会拒绝的时候,也就会发现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举一反三,也会开始注意不去触碰别人的边界。
自我的边界感培养起来之后,注意力就从别人身上转移到改变自己身上,对自己负责的同时,也学着适度付出,这也是养成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
不踩雷区的最后一点,就是顺其自然。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做好自己的该做的事,拿捏好分寸,既让别人舒服,也会让别人少很多麻烦。
一群有边界感的人相处,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总之,愿你会拒绝,知分寸,也懂进退。
一路小跑保持清醒,路上见识世界,途中认清自己。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青萍之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