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孝

文|蓝熵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养也。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四个人向孔子问孝,孔子给出了四种不同的答案。

      对孟懿子说的是“无违”,何谓无违,即不违背。孔子在这里将孝分为了两种:

      小孝爱父母、爱家庭;大孝:爱国家、爱社会、爱天下。以孟懿子当时的身份、地位及影响力,孔子跟他讲的肯定不止不违背父母这么简单,所以将孔子的话理解为不违民心、不违背天下人也许更好,只是孔子对这个层面的人不喜欢把话说的太透而已。

      当孟武伯问孝时,孔子则说如果能以父母在孩子生病、遇到事情时的心情对待父母,那便是孝,同样基于孟武伯的身份,孔子在话中也隐藏的另一层含义,即当政者需由懂得“父母的心情”延伸到理解民间的疾苦。

      当子游和子夏问孝时,孔子则提出了“敬”和“色难”在孝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敬是内心,色难则是外形和态度。态度做好本就很不容易,内心做好更是难上加难,但越是难的东西便越显得可贵,不是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以为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