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完孩子后还能做什么,这三个办法你一定要知道

01

电影《国王的演讲》讲述了一个关于乔治六世的“成长”故事,因为口吃,他无法正常地做一场连贯的演讲。而口吃的根源是父亲从小到大对他的各种“严厉”:左撇子的他被迫改用右手;双腿长时间绑着沉重的铁板用来矫正外八字;父亲总是喋喋不休地训斥他。影片的结尾,在语言治疗师的协助下,他终于克服了障碍,发表了一场鼓舞人心的演讲。

影片背后的真相是,他的悲剧并没有完结,他的结巴终生都没有得到治愈。很多人把这部片当成克服自我缺陷而成长的励志故事,其实它是一个走不出童年创伤的“悲剧”故事。

电影《新警察故事》里,吴彦祖饰演了一个“把杀人当游戏”的问题青年阿祖,伤害了很多无辜的人,引发他这些犯罪行为的根源来自父亲从小到大的家庭暴力。每次父亲打骂他的时候,他都害怕地瑟瑟发抖,眼神空洞。而藏在恐惧背后的,是深深的无力感和绝望,还有无法宣泄的愤怒

愤怒是一个高代价的情绪宣泄方式,因为我们常常采用了错误的表达方式。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激发、培养孩子,也可以威胁、破坏孩子。

语言暴力可以带给孩子不同程度的伤害,轻微的,就像《国王的演讲》里面的乔治六世,产生影响自己自信心等心理阴影;严重的呢,可能就像新警察故事里的阿祖,成了问题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02

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多人讳莫如深。我们承认孩子的天真和美好,却无法去接受孩子内心可能存在阴影的现实。

要想真正地帮助孩子治愈内心的创伤,首先父母要做的就是摒除对“心理问题”这几个字的偏见。

《孩子的第一本游戏治疗书》里,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做了很贴切的描述,大意如下:

孩子的心理问题常常看起来很普通,比如他们可能经常跟别人吵架;他们可能很难跟别人分享;他们可能非常害羞,跟别的小孩子在一起很不自在;或者他们经常担心一些事情;有时候他们会想哭,有时候会想要打人,有时候只想要独自一个人。


直接的行为比较容易被识别,比如生气,丢东西,哭泣;但间接的行为常常被忽略,比如安静和退缩,缺乏活力等。

孩子不会知道问题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如何让他们消失不见,于是他们需要帮助。(可能是心理医生,也可能是他们的父母)

孩子不擅长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感觉,但是他们会在“玩”中“说”出自己的感觉;而父母和心理医生共同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感觉。

因为当他们能明白自己的感觉的时候,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上面的描述给我们一个思路,那就是多数孩子的心理问题起初看起来只是小问题,甚至都不是问题,但如果不重视,也可能变成大问题。

父母对孩子发怒,常常会让孩子感到害怕,随着怒火的平息,我们常常认为事情就过去了,事实上,在孩子的内心,仍旧留着这件“未完成”的事情,只有等待父母和孩子正视它们之后,它们才会离去。

倘若父母无视它们,也许就会变成一个阴影,被存放进潜意识深处,在孩子察觉不到的时刻,对孩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防微杜渐是关键,而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我们做的第一步很简单,就是正视它的存在,并且重视它。


03

第二步,搭建起亲子沟通的桥梁,创造一个可以让孩子畅所欲言的环境,建立平等友好的亲子关系。

首先,父母要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个体对待,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想去改变孩子。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去心理医生那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他变乖,变听话”,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只是孩子身上的问题。在这种思维导向下,根本不可能谈如何去治愈他们。

真正的平等和尊重是把孩子当成跟我们一样感受复杂的个体,真正的沟通是双向的交流,真正的改变是共同的改变。只有这样,所有的疗愈才会起作用。

其次,努力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包括身体的桥梁和心灵的桥梁,身体的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亲密接触,比如拥抱、牵手;而心灵的桥梁则是通过语言等媒介来建立一个可以充分交流的渠道和平台,同时这个平台必须有爱的语言做支撑,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永久存在的,才能有畅所欲言的安全感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拥抱对受伤的孩子具有非常强大的抚慰作用。当你吼完孩子后,给孩子拥抱是恢复你们之间联结的一个重要仪式

当孩子在入睡时,也许会因为白天父母的怒吼而失去安全感,无法安然入睡。这时候,尝试搂着孩子睡觉,告诉他父母永远爱他,会给孩子产生很好的抚慰作用。

亲子桥梁搭建好了,就能保证孩子的心门对我们开启,避免孩子走入情绪的泥潭而不知,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


04

第三步,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充分的亲子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治愈孩子内心的创伤

1)故事的治愈效果

心理学上,有一种非常“另类”的治疗方法,叫做叙事疗法,也叫故事治疗,它主张让来访者说出自己的故事,通过叙说,让来访者理解自己,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进而达到治愈的效果。

心理咨询和教育其实有许多共通之处,都讲究“共情”,都需要“换位”。讲故事是一种再经验,当我们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可以用新的观点和角度去看待过去,于是,过去的经验就有机会被翻新,并带出新的诠释和感受,这就是故事的治愈效果所在

人是一种需要意义的动物,而我们给孩子讲故事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回溯事情经过的时候,去找寻到那个“意义”——“爸爸妈妈为什么发怒呢”,只有为孩子找到这个答案,他们的情绪才有了释放的出口,伤痛才能得到治愈。

但是,对于低龄儿童来说,意义感很难理解,那么讲述故事更重要的作用是让他们“看到”自己在经历一件事情的过程中的“感受”,当他们能够面对他们的感受,甚至谈论它们的时候,就在慢慢地治愈自己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讲故事呢?

故事最重要的载体是语言,所以要借用语言的力量,尽量使用“开启”的语言;讲故事的过程中,父母要适当停顿和留白,让孩子参与到故事的讲述中。

在讲故事中,最重要的不是“真实”,而是创造。故事要顺着孩子的心理脉络发展,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语言具有催眠作用,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更是。最好的讲故事,是把人事物都化成孩子能理解的“隐喻”

小柚子常常在我对他生气过后的那几天,特别喜欢听我给他讲“关于妈妈生气的故事”,一般都是在临睡前,我跟他回顾这件事情发生的细节,详细描述事情发生时候我们的表现,也常常给他机会参与到细节的描述里。我发现他很喜欢听这个故事,大概讲过几次之后,他对这件事情释怀后,就不会再要求讲了。

我也对我们生气这件事情做了个隐喻的描述,当他生气的时候,我就问他“你是不是去野兽国了啊,妈妈找不到你了呢”,然后他渐渐明白后,每当爸爸或者妈妈生气的时候,他会说,“爸爸像野兽国里的妖怪一样,好可怕”。或者说,“妈妈,我们不要去野兽国”。这个隐喻很好地让他理解了父母的愤怒,理解本身也是一种释放。

2)游戏的治愈效果

游戏对孩子的治愈效果相信更为人所熟知。劳伦斯·科恩的《游戏力》就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游戏对于孩子心理上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说,孩子容易在玩中释放自我,和父母建立亲子联结。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孩子的心事,可能不会说给我们听,但会玩给我们看。

此外,游戏和健身、运动等方式类似,更容易让大脑全面活跃起来,从而减轻心理上的痛苦。

游戏更适合不善于言语沟通的爸爸们,正如书中所说“当你担心自己对孩子做错什么的时候,与其把时间花在被焦虑的情绪折磨中,还不如陪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一场,问题也就没有了。”

父母是最善于发明游戏的,陪孩子做什么游戏,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了解。

推荐几个常见的游戏类型

藏猫猫:让孩子在失去和找到中,体验和父母分离和建立联结的感觉,从而获得安全感。

追逐: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奔跑,奔跑的过程中可以“不小心”让孩子“捉住你”,意义同上。

身体对抗游戏(枕头仗):当你和孩子身体零距离接触的时候,就是孩子身心完全打开的时候,一场枕头大战,会让孩子完全地释放自己。

你永远逃不住我的掌心:抓住孩子的手,“假装”让孩子逃脱,让孩子体验逃脱父母掌控的感觉,得到自主的快乐感受;

踢球游戏:球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来回,也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一种联结和互动。

角色扮演游戏:父母反串孩子的角色,“表演”孩子日常的行为,由孩子来扮演父母的角色做出反应,这种游戏常常能化解孩子的很多负面行为。

3)绘画的治愈效果

绘画作为一种孩子熟悉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当孩子通过涂鸦来释放情绪的时候,父母要学会读懂孩子作品背后的含义

儿童都是先学会涂鸦和画画,然后才学习文字的书写,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图画是一个天然的表达工具。

在画画的过程中,孩子更容易唤起联想和记忆,然后会通过某些象征性的图像表达出来,由于绘画表达方式更加隐晦和安全,孩子的抵御性更低。

图画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投射,事实上,它更加接近我们的潜意识,往往能把心底的东西表达出来。画画的过程中,往往可以让孩子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图画比文字的表现力更强

画画有几种方式,一种是让孩子自由绘画,让他随意画出他想画的东西,这种画在解读起来对父母要求比较高,因为具有很大的开放性需要父母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第二种是设定主题让孩子画画,这种相对来说更加容易让父母获得有效信息

第三种的方式是将画画和讲故事结合起来,父母陪伴孩子一起画画,在边画边叙述的过程中,了解孩子心里所想。引导孩子通过图画来表达现实中的故事,并且让孩子释放内心的情绪。

但是绘画本身需要父母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才能更有效地和孩子沟通。此外,由于绘画背后投射的内涵丰富,最好能导孩子自己进行解读,才能更接近画背后的内涵。

以上三种方式都是和孩子进行沟通很好地方式,对于治愈孩子被怒吼后的心理伤害很有用,至于用哪一种办法,取决于父母自身的情况。

孩子是不会掩饰自己的心灵的,他们的所思所想都会在言行中传递出来,所以父母想要深入了解孩子并不是那么难。

真正的难点在于,对孩子轻易发怒的父母,往往也是缺乏耐心的,而任何一种治愈方式,都离不开耐心的辅助

在与孩子相处中,生气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即使父母想要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样地,修复孩子内心,也是需要点滴努力,慢慢地聚沙成塔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慢慢来。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你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柚子妈的鼓励!

也欢迎你留言跟我分享你的感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吼完孩子后还能做什么,这三个办法你一定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