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

己亥年九月初七,品着珍藏之古董沉香,刚泡好一泡上好之铁观音,便有有后辈到无为斋看望张先生,其间张先生赠送了一块奇石给其,端详再问我其是何造形,我便说其为一个布袋和尚,一老僧躬着身,背负一个大袋,经我指明,其便说正是如此。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布袋和尚面对人生的难堪、羞辱时,总以随缘豁达的态度来化解:"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吐脸上,随他白干了;

你也省力气,他亦无烦恼。"

郑板桥主张为人处世要"难得糊涂",话说有一年,郑板桥先生到莱洲云峰山观摩郑公碑,夜晚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这老人称自己为糊涂老人,他谈吐高雅举止不凡,与人交谈起来十分融洽。

老人的家中有一块特大的砚台,这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实为世间极品。老人请郑板桥先生为之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的背面,于是郑先生依糊涂为引,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同时还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这砚台有方桌一般大小,郑先生写过之后,还留有很大的一块空地,于是郑板桥先生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没加任何推辞,提笔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罢也盖了方印,印文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郑板桥先生看后,知道是遇到了一位情操高洁雅士,顿感自身的浅薄,其敬仰之心犹然而生,见砚台中还有空隙,便提笔补写道:“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现在多少人牺恓惶惶奔走仕途,熙熙攘攘竞逐名利,尔虞我诈,机关尽用,迷失本真,倒不知难得糊涂之真意。当今浮夸的社会实在需要一些拙守分际、朴质踏实的智者。

自净其实我意,是诸佛教,佛教与佛有区别,佛是一种凝聚力,佛法无边。佛是一种学问。看弥勒佛也不错,善哉复善哉,无顾亦无灾,肚大能容,物囊宽不聚财,凡尘红滚滚,智网暗恢恢,笑看人间事,眼唇都不开。明人无须言,迷人说不明,言词少则贵,一笑天下平。以静制动,动则一无是处,处处无事处处事。心灵物也,心性不异,即性即心,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高深莫测。天上的鸟,水里的鱼,高可射,低可钓,万丈深渊终有底,只有人心不可量。量量同字不同音也不同义。量(粮)是你跟它走,量(亮)是它跟你走。

善哉复善哉,无顾亦无灾,肚大能容物,囊宽不聚财,凡尘红滚滚,智网暗恢恢,笑看人间事,眼唇都不开。

道家讲的是处世,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所以才‘无为而不为。

佛家讲的'是出世,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因此才要证菩提道。

儒家讲的是入世,规即是矩,矩即是规,做人入世要懂规规,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

望君能笑对人生,家和萬事興。

妃子笑于无为斋

你可能感兴趣的:(《布袋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