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

       朋友给我转发了一篇关于妈妈与孩子关系处理的公众号文章,有一句说到:原来,多年前我看到的,那个行走着,发怒的,不理孩子的妈妈,不是别人,就是未来我的模样啊!

        生活中的大部分家庭好像都处于这样一种生存状态,虎妈猫爸,形容的特别到位,虎虎生威的妈妈,尽力地做个全能的神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做着辅导老师。只有在家人都休息后,收拾完家务,瘫在床上的时候才会生起各种情绪,而第二天早起又像打了鸡血一样,满血复活,融入新的一天,给孩子准备早餐,喊孩子早起,嘱咐东西带全了。到晚上辅导孩子写作业,然后就催着孩子早点上床睡觉。(为什么是妈妈做那个神人呢?爸爸在做什么?也许是妈妈更愿意做!)   

        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这样的生活,总会在一个机缘下,引燃虎妈那压抑的情绪,我们楼上就打得声震天地,对面楼的妈妈也是展示了什么叫全武行,妈妈哭喊着打儿子,儿子哭的声音更大。

        同龄人碰到一起,说起孩子的教育都是唉声叹气,或者就成了吐苦水的交流。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局面?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做孩子还没这些情况呢,我们做了父母怎么就进入了这样的一种无奈境遇当中呢?我们怎么才能从这样的困境走出去呢?

        只有多问几个为什么,才会引着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来源,以及找到解决的办法。也许找不到,但因为有了我们的有价值地探索,也许就会给后人一个提示。

        当我看到现在的孩子书包越来越大、越来越沉,每天就是写作业,参加补课班,内心总有一种酸楚,是替现在的孩子难过,因为他们没有了童年,没有了玩耍,仅有的游戏,也是拿着手机进入虚拟世界,没有了人与人交流,更不会像我们小时候,小伙伴们在一起总会出现矛盾,一会这个哭了,一会那个叫了,但很快眼泪一擦,又玩在了一起,没有隔阂和仇恨。现在的孩子少了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接触与练习,所以更加自私一些。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让孩子提早进入知识学习,而焦虑的是虎妈们,希望孩子有个好的未来,就加量地让孩子进行知识地积累。

        中国传统讲大学是大人之学,学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人性的培养与学习,看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往世开太平”的发心,看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胸怀,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都是从大人之学培养出来的情怀与气势。现在的小术之学,也就是知识培养,批量培养出了单项知识超群的机器,少了人性当中温暖的东西,也少了骨气与胸怀。

        从这个角度看,做为父母的我们也少了这种教育,所以,教育孩子要从父母的改变开始,不能让学习成为孩子单方面的事情,父母只是旁观者来做裁判,而是要做参与者,与孩子共同成长,这样也许就能缓解当下这个问题了。

        也许这个探讨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人是时时都在变化的,所以不会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答案,只要我们不断提问,不断地回答,也许答案在这个问答之间就迎刃而解了,也许会让我们与孩子成为共同成长的亲密伙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