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时间表
12月,本是辞旧迎新之际,一般都在忙着做年终总结,制定新年计划,但今年,我提前了一个月开始做这件事。
起因是前段时间,作了一张《人生时间表》(传说中的A4纸上看人生),横轴为每年52周,纵轴为年份,把过往人生当中我认为的重要事件,做的重要决定,纷纷标注在表中,赫然发现,成年后,这些“标志性事件”基本都发生在两个节点,春节,年中。
也就是说,我常常在春节前后“想得比较多”,然后做出决定。到了年中,会敲响“重审”这个决定是否可行的警钟,调整方向一般都是在这个时候。
越是习惯就越不能惯着,我决定给今年年底升升级,提前一个月截止做年终复盘。
一来提前一个月有利于及时检视过去一年的自己,留出点小空间补缺;
二来利用这个空档,认真审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未来一年要做什么,进入新一轮筹备;
第三可以抵消一部分等着过年的萎靡之气,摆脱节假日综合症。
※升级目标执行系统
搭建系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平时学到有关的、可用的知识,我都会拿来校正自己的计划表、行程清单等,然后从使用中验证调整,把它们慢慢转变为自己趁手可用的东西。
趁着这次提前整顿的契机,梳理了目标执行系统,升级如下:
1、生命之花——人生全景
参照古典老师的“生命之花”,制定人生八大维度的愿景目标。
这八大维度包括自我实现、学习成长,事业,健康,家庭,娱乐,人际,财务等,作为我的“自画像”,它们的定义描述,就是未来一年所有决策行动的“北极星”,是基本参照原则。
2、艾森豪威尔矩阵
八大维度的定义描述下,有想达成的若干个关键结果。
把每个维度的这些关键结果,按照艾森豪威尔矩阵,也就是“重要-紧急”四象限,做评估和排序,筛选一轮之后,要事第一,确定哪些是需要进一步拆解的大石头,哪些是零散完成即可的小石头。这些石头是月计划的基础。
大小石头的灵感,来自亚当斯业余画漫画和写作是为了发展一个“系统”的案例。
万维钢老师曾在专栏中介绍说,发展一个系统,不但需要你做好玩的事,还需要做很多不好玩的事。
我反其道而行之,每一个维度下,可能大部分都是相对需要认真对待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必定会有觉得“不好玩”的时候,小石头可以为此增加乐趣,安排些灵活处理的好玩的事儿,为这个“系统”润色。
3、甘特图
把上述的大石头放到甘特图里,以周为单位,做任务拆解。
我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
制定了目标总是换;
信心满满地开始,没心没肺地遗忘;
想做的事情太多,空闲的时候却总是不知道接下来做什么好;
自我反省的时候大把没有做完的事情,也不知道之前都做到哪了……
从宁向东老师的管理学课里,我找到了这个用来防止时间进度失控的工具——甘特图,任务的有始有终和进度查看,全靠它了。
为了保证聚焦,我在app上面给大石头项目做一个清单,每个月限定同时执行的清单数不能超过3-5个,集中完成一个清单之后,才能增加新的清单。
4、一日三分法
用2个切割任务将每天的日清单时间轴划分为上午、下午(下班前)、晚上三块。
例如用12点的【午餐】和18点的【今天工作完成了吗】,划分为早上6点起床-12点,12点-18点,18点-22点临睡前。
面对24-8=16个小时的任务安排,我们在三分时间块里,只需要面对6、6、4的时间跨度,按照生物钟和注意力、精力波动,比起连续10小时以上的时间掌控能力,后者更容易掌握。
把三分时间利用好了,甚至有1天当3天用了的感觉。
tips:你能掌控的最小时间块是多少?5分钟,30分钟,还是1天或1周?
通过一日三分法,还可以逐渐训练延长我们掌握时间的能力。
一日三分法除了让日清单更加清晰,还能缓解心理压力——面对清单的时候是“早上做2件,下午做3件,晚上再做那2件就可以了”,而不是“今天要搞定8件事,我的天啊……”
除此之外,一日三分法还有非常多的好处:
①作为切割任务的那半小时,可以设置给自己的一些小奖励。
②提醒功能:再忙别忘了吃午饭,别磨蹭,工作搞定今天不要加班啦。
③按照大脑结构、精力曲线和我们可以调控安排的事项,在三个时间块当中安排不同性质或者不同身份的任务。
5、每周、每月定期做成果汇总
与上一级目标做对照,制定下一步执行计划,这样从人生全景到每日清单,形成闭环,保证聚焦和有始有终。
以上,希望大家2020年都能取得满意的成就,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