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句解|学而时习之(2):情绪管理

参考课程:傅佩荣《论语300讲》


原文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志同道合的朋友从来相聚,不也很开心吗?

    别人不了解我,而我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详解:

01——情绪

(1)这一整节的内容,谈及了“悦”、“乐”、“愠”多种情绪,这说明儒家并不反对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情绪。

(2)人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情绪,只不过我们要学会做情绪管理,要让情绪变得平衡。


02——中和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1)产生情绪了,但不把它表现于外,就是“中”。

    这意味着我们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好的控制力。起码可以控制它不让它外显出来。

(2)若实在忍不住把情绪表现于外,也不“泛滥”,而是有节制地表达情绪,这就是“和”


03——身体的平衡

   (1) 保持“节制”、“中和”的态度,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相反,它是一个缓解痛苦的过程

        如果始终保持一种极端的情绪,不管是极度开心、还是极度悲伤、极度生气,都对身体有危害。

    (2)一方面,自然规律告诉我们:物极必反

        一切事物都会围绕着中间水平上下波动,中间的平衡状态永远是变动的核心。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中间态”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事物可以长久存在下去。

   (3)另一方面,我们精力有限,不可能始终保持极端情绪。

        极端情绪必定给我们带来痛苦,使我们产生内耗。

        一旦我们的精力耗散多了,痛苦的感觉就会来临。即使是极度的快乐,最终也不免落入“多巴胺陷阱”之中。

        当你长期陷入极端情绪,身体也会强制在生化反应的层面上去平衡我们的情绪,否则我们就得病了。

04——自觉

(1)这种“中和”的状态,其实很像“内啡肽型快乐”。


    如果不清楚“内啡肽型快乐”的小伙伴,可以参考舟海君之前的文章:

「思考者」:两种快乐——多巴胺与内啡肽的较量 -

「思考者」:你是如何上瘾的:一张图理解多巴胺上瘾机制 -


        一方面,“内啡肽型快乐”本身就对我们有吸引力,所以我们会乐意为之。

        另一方面,我们的情绪不仅仅是我们的事情,它还会感染周围的人,所以管理情绪也是在照顾别人的感受。


(2)“保持节制”,不是强制地、歇斯底里地、费力去纠正念头,而是带着好奇去探究、觉察念头。

        好奇、觉察意味着“包容”、“接纳”、“轻松”。

        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才能分辨情绪,才能“融化”情绪。

        除了“不得已时刻”的强制,在大多数情况下,情绪管理都是“觉察”出来的。

        这就和“冥想”“、正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我是舟海君

若有所收获

不妨留下你的足迹~

我们一同精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句解|学而时习之(2):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