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东征高句丽(下)

临走前,魏军捣毁了丸都城。毌丘俭把剩下的数百户高句丽人押回中原,魏国将他们安置在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据《徙戎论》)。虽然毌丘俭撤军了,但战事还未结束。

先前,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带着本郡官兵出征。半岛中部的百济国见乐浪郡空虚,趁机掠走一些百姓。刘茂回来很生气,邀请弓遵一起报复。于是,两郡出兵攻打高句丽的属国岭东濊貊(读音:惠末,古代少数民族,岭东即今朝鲜妙香山以东)。

乐浪、带方的将士马不停蹄,攻入了濊貊。魏军包围了岭东濊貊的大本营----不耐城。濊貊首领惊恐万状,开城降服。接着,刘茂和弓遵又奉命北上南沃沮。魏军击破沿途邑落,斩杀三千多沃沮人(沮读音:举,据《三国志》)。耀武扬威之后,二郡班师。

这次军事行动造成了三个结果:第一,岭东濊貊向魏国称臣朝贡,其首领被封为不耐侯,后来晋升不耐濊王。第二,百济害怕了,立即归还了全部抢去的百姓。第三,东川王听说魏军来了,如惊弓之鸟一样从南沃沮逃往北沃沮(今图们江以北的俄罗斯远东地区)。

公元245年农历二月,酣春时节杏花开。

获知东川王的去向,幽州刺史毌丘俭吩咐玄菟太守王颀追击。王颀再次带队经过丸都城,然后转向东北。魏军长途跋涉,抵达北沃沮(《三国志齐王纪》《资治通鉴》和《三国史记》误作246年,本文据毌丘俭纪功碑、《三国志毌丘俭传和东夷传》、《北史高丽传》)。

面对一望无际的沧海,王颀询问当地的老人:“大海东面还有人吗?”

老人们七嘴八舌地说:“有啊!有啊!那年有个渔夫出海被风浪吹走了,十多天后漂到一个小岛。岛上的人说话听不懂,到了七月却把小女孩丢进海里。后来,也有小船随海浪漂来;里面有个人,讲奇怪的方言。好笑的是,他的脖子上有张脸。因为不吃我们的东西,他饿死了。”

对照地图,老狼估计沃沮渔民漂流到了日本海;渔民运气好,碰上了渡岛虾夷(日本海里的古代土著)。至于夏天人殉的习俗,大约在祭祀海神。

漂来人的脖子上有脸,或为某种纹身。《三国志》说倭国“男子无大小皆黥面文身。今倭人好沉没捕鱼蛤,文身亦以厌大鱼水禽,后稍以为饰”。纹身在日本一脉相传,至今仍被崇尚。

那么,东川王呢?东川王一溃千里,王颀追赶不及。《三国史记》讲,高句丽人用诈降计行刺魏将,打败了追兵。老狼认为这就不可信了。

首先,王颀(颀读音:齐)本人不可能被杀;因为他非常长寿,活到了晋朝。

其次假设王颀的部下被杀,那么远道而来的魏军岂肯善罢甘休?王颀继续向北追赶东川王,一直追到了肃慎的南界(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如果发生敌情,他怎会半途而废呢?事实上,王颀四处打探,正愁没有高句丽人的消息。

五月,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找不到东川王,魏军回师玄菟郡;路过丸都山城,王颀刻碑纪功。

一千六百多年后,这块石碑在吉林省集安被发现。可惜石碑已残破不全,仅存了上半部。石碑被命名为“毌丘俭纪功碑”,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毌丘俭纪功碑正面镌刻隶书汉字,端庄厚重、刻工精细、古朴遒劲(遒读音:球)。残碑题首记载:“正始三年高句丽反,督七牙门讨句丽五年,复遗寇六年五月旋。”

国学大师王国维考证该碑,提出魏军在肃慎南界、丸都山城、不耐城三处凿石铭功(《魏毌丘俭丸都山纪功石刻跋》)。可惜目前仅有丸都山城的半方石碑现世,俄罗斯边疆地区、朝鲜妙香山的两块石刻杳无音讯。老狼希望,未来能够找到这两块石碑,以便补全毌丘俭纪功碑。

根据碑文及文献记载,老狼认为:公元244至245年的毌丘俭东征,由梁口丸都战役、二郡伐濊貊与沃沮、穷追东川王三部曲组成。

正始五年,毌丘俭东征高句丽。魏军在梁口打败东川王,并攻占了丸都山城。正始六年,魏军进攻岭东濊貊和南沃沮,逼降了不耐候;另外,玄菟太守王颀还穷追东川王到了北沃沮及肃慎南疆。在铭石刻碑之后,东征战役结束。

毌丘俭东征是稳定边陲的有力举措,魏帝国及时消弭了潜在的危害。此后几十年,高句丽暂时收敛了称霸的野心。不耐城原属西汉的临屯郡,一度被中原所废弃;东征之后,该地重新划入乐浪郡和带方郡的管辖。魏帝国的势力远达今天朝鲜半岛中部,以及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

仗打完了,老狼说说四位配角的结局。

讨伐濊貊、击败沃沮、威吓百济之后,刘茂和弓遵没有偃旗息鼓。乐浪郡管辖过百济东面的辰韩,因此乐浪官员把辰韩的八个部落划归乐浪。辰韩是秦朝流民所建,语言风俗跟当地不一样。假借翻译不清,辰韩大帅挑唆部民暴动。辰韩人蜂拥北上,围攻带方郡的崎离营。

刘茂、弓遵带兵南下,同叛军激斗。弓遵求胜心切,不幸战死;刘茂怒火冲天,挥师打垮辰韩。尔后,辰韩残部诞生了新罗国。

带方、辰韩两败俱伤,百济借机壮大。为了稳固边疆,朝廷让王颀做带方太守。王颀安抚海东各国,多年相安无事。十多年后,王颀参加了灭蜀之战;因为长寿,他官运亨通直到晋朝。

早年,寇娄敦追随乌桓王蹋顿。蹋顿被曹操击斩,寇娄敦跟着盟友袁尚逃奔辽东。袁尚被公孙氏擒斩,寇娄敦臣服。公孙政权覆灭在即,寇娄敦率五千人投靠毌丘俭。话说回来,要没点本钱,你投降都没门儿。归顺有功,寇娄敦被安置在右北平郡。

毌丘俭东征,寇娄敦出兵相助。东征结束,寇娄敦颐养天年,最终淡出了史书。不得不讲,寇娄敦是名副其实的大佬克星;但凡他跟过的大哥,皆死于非命。

接下来,我们瞧瞧三位主角的命运。

东川王是高句丽的第十一任君主,惯于射猎、霸道野蛮。高句丽跟公孙氏有矛盾,东川王积极参加辽东战役。公孙政权覆灭,司马懿强行迁走四万户百姓。辽东空虚,周边少数民族趁机扩张。其中,东川王尤为激进。

因强占西安平县,高句丽遭到了铁血报复。东躲西藏,东川王熬走了魏军。他小心翼翼地返回丸都城,唯见残垣断壁。东川王修复山下的国内城,勉强居住。三年后,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东川王的野心不小,但能力有限。他自取其辱,最后凄凉地落幕。

相对来说,魏军主帅毌丘俭是个文化人。年轻时,毌丘俭跟曹植一起给贵重的铜器作铭文。曹植号称才高八斗,可见毌丘俭的学识水平。魏明帝做太子的时候,毌丘俭是东宫的文教官员(文学掾)。凭借这层关系,他很快平步青云。

毌丘俭协助司马懿讨平辽东,又领兵东征高句丽。累功升迁,毌丘俭调任淮南。因维护曹魏,他反对司马氏篡权。东征十年之后,毌丘俭在淮南举义。司马师把持国政,纠集各地兵马反扑。实力不济,淮南军大败。逃亡途中,毌丘俭中箭而亡。壮志未酬,一颗将星轰然坠地。

慕容木延在辽东游猎,悠哉乐哉;加入东征军,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作为游牧部落,木延可以不参合纷争;作为曾经的战友,出兵同样义不容辞。

木延没有袖手旁观,参与东征高句丽。依据毌丘俭纪功碑的碑文,或许慕容木延担任威寇将军、都亭侯;如若属实,这将填补史书的空白。

浴血奋战,慕容部加强了同中原政府的合作。木延不仅巩固了双边关系,更呈现出积极介入辽东事务的姿态。木延用实际行动宣告,慕容部是辽东地区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在此之后,慕容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史书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11)东征高句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