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小波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学,更是自由、思辨和智慧

前几天在和网友的讨论过程中,我曾说过鲁迅可以被我们供奉着,也可以被我们崇拜者,他的精神我们无人不知,但现实中的我们,也许不会允许他的真实存在,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哲学,邓晓芒说我们的人生哲学里面含有丰富的自欺欺人,不知道这个例子是不是可以诠释?其实说这话的起因,最早源于我对作家王小波的人生了解之后所感受到的。

王小波的杂文和小说,我不想去做何等的文学价值评价,毕竟价值的话语权不是掌握在读者手里,最让我认为可贵的是这种真真正正的批判精神,他完全没有那种体制内作瞻前顾后的奴颜婢膝的习性,因此他就有了很多作家没有的写作角度。

其实我们当代也许有很多王小波这样的作家,或者是还没有成为作家的一批人,但我对他们表示同情,为什么?我通过当代作家的那种互相恭维的“江湖气”,我感受到一种铁板一块的天花板,就压在这些人的头顶,所有的当代作家,我虽然看到这一波波刚刚出炉的新作品,但我却看不到还有多少生机,还有多少活力,还能提供给我们多少灵魂的养分,我看不到作家与作家之间的那种交流和评价,作品的多少决定不了文学环境的好坏,我们仅仅在书腰上能偶尔看到那富有铜臭味的荐书语。

我并没有认为鲁迅的时代,对于作家的环境是如何如何的好,但看看鲁迅那个时代,作家与作家之间的笔战现象,这本身就显示了一种思想的活力环境,一种具有良好生态的文人生存环境,我们看看当今,整个文坛犹如铁板一块,书出的不少,环境却是死气沉沉,为什么?你不评价我,我不评价你这也罢了,上一代对下一代作家也不评价,唯独喜欢在某一位新生作家的书腰上写下几笔荐书语,我不知道这是对其他成长中的作家,对他们能力质疑的不屑一顾,还是本身没有一种博爱的培养新一代作家的心?

王小波一直到去世,才被某些人发现,有人出来质疑是炒作,我想这些质疑的人是不是在某些体制内的人,这是让我怀疑的,我认为王小波很难进入所谓那些写文学史的人眼里,因为王小波是为数不多的,不带有任何头衔的自由身的作家,我们不管在文学审美上改如何评价他,但这种质疑和思辨的精神,至少是我在今天的很多书中仍很难再看见!这并不代表我们已经不缺少这种精神,通过新一代读者对王小波杂文的喜爱程度,就能看出一些读者看到一种自由、一种智慧灵光之后的欣喜姿态。

都说现在读文学作品的人不断的减少,甚至说读者读我们自己的文学作品少的可怜,大多数人喜欢西方的文学作品多于读我们当代文学作品,有些人总会拿着一些极端的民族主义来上纲上线,其实看到这种死气沉沉的文坛环境,你还相信作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理应每个作家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如今似乎让人感觉整个文坛都像是一个整体,一个发声筒,我想这样的文坛,这样的作家出的书籍,读一本和读一百本的区别也许并不大。

在这种环境下谈文学显然都是奢侈,我们怀念王小波,不是怀念他作品的文学价值,而是怀念他的独立人格、风趣智慧、那种骨子里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其实这些也是文学的基础,没有这些精神追求哪来好的文学作品?

文:饼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家王小波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学,更是自由、思辨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