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不是让你认命

最近听了一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讲座,老师的佛系育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出来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老师讲述了他的家族的奋斗史:他的曾爷爷是山西的一个普通农民,像千千万万个那个年代的农民一样,大字不识几个,一辈子在农村生活。老师的爷爷从农村来到县城,成为一个“公家人”。老师的父亲作为家族里第一个文化人考取了师专,从县城走到了他爷爷眼中的大城市—大同。而老师本人,从大同走到北京,完成心理学硕士学业、娶妻生子落地生根,到如今出书译书著作等身。

老师说,如果不是因为今年疫情的影响,他一直觉得他的孩子一定会从北京走到国外,去接受精英教育,去突破他的圈层限制。疫情在家闭关的某一天,老师突然发出灵魂拷问:我的孩子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想出国留学吗?在阶级固化的今天,突破阶级壁垒会让他承受多大的精神压力?而我的孙子将来又该过什么样的生活,难道他只有去火星才能突破吗?[大笑]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我们每个人在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刹那,只祈求孩子健康就行。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个愿望也在不断加码,从健康到健康快乐,到健康快乐成绩好,到健康快乐成绩好考个好大学,到健康快乐考个好大学有个好家庭……被各种外界信息所裹挟,产生了一个个焦虑的父母,焦虑的家庭,和疲于奔波在各种培训班的孩子。

前一阵清华大学刘瑜教授关于教育的一段言论在网上刷屏,她说自己是个不战而降的妈妈,一早认定女儿是个普通人,以后能开个奶茶店就行。如果奶茶店竞争激烈,那就换个煎饼店弄弄。一时之间网上各种言辞激烈的反对声扑面而来。有人说,“清华大学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吗?不要相信高级知识分子的心灵鸡汤,她劝你看开,不是真的让你看开,是让你认命。”

那么,清华教授的孩子真的就会一代超越一代吗?根据均值回归理论,一种上涨或者下跌的趋势不管其延续的时间多长都不能永远持续下去,最终均值回归的规律一定会出现:涨得太多了,就会向平均值移动下跌;跌得太多了,就会向平均值移动上升。这种现象自然界存在,社会现象中亦真实存在。

作为普通人,自然希望孩子能够超越自己,一代更比一代强。我曾经跟朋友探讨过,你能接受你周围有的孩子很优秀,而你的孩子很普通吗?她斩钉截铁的回答:不能。这也是当下大部分家长的真实心态。

作为万千普通家长的一员,我不能不做任何努力而眼睁睁看着我的孩子去开奶茶店。我会在孩子小时候多陪伴,多交流,亲子阅读,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参加适合的培训班,带她去开阔眼界,了解世界。激发她内在的自驱力,使她成为一个身体健康、人格健全、有情怀有格局、热爱生活的人。

在我该做的努力都做了之后,如果孩子可以走得更远,我会竭尽全力去推她,让她站在家族几代人的肩膀上走得更远。如果她更喜欢围绕父母膝下,上班下班,健身撸串,享受自己的小日子。那样的现世安稳何尝不是另一种幸福。

接受孩子是一个普通人,不是认命,不是幻灭,而是与自己和解,走向成熟的标志。



你可能感兴趣的:(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不是让你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