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活泼话多,出门就变胆小怕生?“触觉敏感”问题不可忽视

最近有朋友给我说,孩子在家里比较活泼,一个人玩得很开心,叽叽咕咕,话也挺多。可是,一到了外面,就变得很胆小、黏人。比如:让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孩子就要妈妈抱,怎么哄,都不愿下去;在游乐场,每玩一样玩具,都要妈妈一起来;在外面,不管其他人怎么逗,也不咋说话,好不容易说句话,声音也小得可怜……朋友很是苦恼,不知该怎么办?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像我朋友家孩子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要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是啊,在21世纪的今天,“人际关系”技能已经被列为孩子的基本情商之一。可见,社交能力对一个孩子是多么重要。

图片发自App

那么,孩子在家里是个十足“小话痨”,在外就变成“小绵羊”的行为,是不是就是社交能力的问题呢?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人际退缩行为”。具体来说,就是指孩子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不愿意融入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孩子出现这个“人际退缩行为”,往往表现出害怕、胆小、沉默寡言等行为特征。

简单来说,这种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能够放得开,活泼爱说话。但是,一旦到了陌生的社交环境或者集体生活中,跟在家里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像上面说的朋友家的孩子,她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就是典型的“人际退缩行为”。

图片发自App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人际退缩行为”呢?

一说到这个问题,我们通常会认为,这是孩子与外界接触太少,没有经常与小伙伴一起玩,孩子缺少必要的交往历练,不知道怎么与别人交往,有些“怕生”,所以才会出现在家和在外两个样子的情况。

当然,孩子“怕生”这个理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触觉敏感”导致的。

那到底啥是“触觉敏感”呢?

要理解“触觉敏感”,我们就得先了解下什么是触觉。从生理角度看,触觉是指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简单地说,就是接触皮肤所引起的肤觉。

触觉是人体的七大器官之一,也是我们与外界最早建立的感官反应。当孩子出生后,由于语言、大动作、认知等方面发育尚不成熟,因此,孩子都是先通过触觉来认识世界。

图片发自App

本来,孩子从出生到渐渐长大,就是一个触觉正常发育的过程。比如:顺产的孩子,要经过妈妈产道的挤压这种特殊的触觉刺激;孩子吸吮妈妈的乳头;孩子经常用手触摸不同的物品;妈妈摸小手小脚、抱抱之类的抚摸等,这些都能够很好地刺激孩子的触觉发育。

但是,如果是早产、剖腹产,或者是与父母没有良好的互动,身体接触太少,又或者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过分担心孩子安全,不准碰这碰那的,孩子接触身边物品的种类太少太单一,孩子的皮肤触觉得不到充分的训练,就容易出现“触觉敏感”问题。就像上面说的,孩子出现“人际退缩行为”,本质上就是孩子的“触觉敏感”造成的。

图片发自App

那么,“触觉敏感”对孩子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触觉敏感的孩子,对一些细节特别挑剔,属于“难伺候型宝宝“。

比如,有的孩子在睡觉时,对被子的厚度、房间的温度等特别敏感,稍微热一点、冷一点、光线亮了点,或者尿不湿稍微脏一点等,都会频频醒来,大哭大闹。

甚至有的孩子口腔皮肤敏感,吃了妈妈的乳头,就是不用奶瓶。同事家的孩子就是这样,自从断奶之后,孩子就是不用奶瓶,不管换多少个不同材质和形状的奶嘴,孩子就是抗拒不吃。结果,他们家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哄着喂娃喝奶,直到3岁以后。

我们经常听到有宝妈吐槽,孩子太“矫情”,太难带了,动不动就哭闹,要不然就是睡觉气、吃饭气太重了。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孩子的触觉敏感在作祟。

图片发自App

其次,触觉敏感的孩子,不爱与外界物品过多地接触,甚至容易有洁癖。

有一些孩子不喜欢爬行、在外面不喜欢走路,害怕踩草地和石头路,大部分时间喜欢让妈妈抱着或者是呆在婴儿车里。当我们了解了孩子的触觉敏感,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一出门就喜欢让人抱着、不愿下地了。

正因为孩子不爱与外界物品过多地接触,更容易产生洁癖。想起了之前一个育儿师说自己家的孩子就是“爱干净的触觉敏感”宝宝。从孩子吃辅食开始,就特别爱干净,有一点米糊粘到嘴角了,孩子都会“哇哇”大叫,直到帮孩子把嘴擦干净了,才会继续愉快的吃。

再次,触觉敏感对孩子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触觉敏感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孩子被蚊虫叮咬后,不易消退,抓挠后还容易被感染。

最后,触觉敏感的宝宝,容易缺乏安全感,会影响性格的发展。

《欢乐颂》里的安迪,高挑美丽,工作能力强,是我们眼中的职场精英。但是,她却害怕与别人走得太近,对待爱情也是小心翼翼,对方越是靠近,她越是闪躲,害怕爱,典型的”回避型人格“。其实,这些与安迪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她母亲患有精神病,且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在孤儿院长大。所以,在安迪小时候,没有得到与正常母亲那样的触觉爱抚。比如,妈妈的亲吻、拥抱等,因此,皮肤触觉在早期没有得到训练,严重缺失,也就导致了她成年后害怕别人碰触的原因。

图片发自App

面对触觉敏感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多理解包容孩子,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耐心地陪伴、鼓励孩子。

我们要知道,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有差异的,各有各的特征。如果我们的孩子,有触觉敏感方面的问题,更要理解他(她)胆小、粘人、不合群背后的原因。我们一定不要责备、批评孩子,觉得是他们性格不好、内向等,更不要当众嘲笑孩子,而是应该耐心地陪伴、鼓励孩子,慢慢改善孩子的触觉敏感问题。

比如:当孩子在外面不愿和小伙伴一起玩,我们可以陪着孩子加入小伙伴的游戏里,或者换一个孩子感兴趣的游戏,然后鼓励孩子与小伙伴分享玩具,和小伙伴手拉手做游戏等。我们经常陪孩子跟别人一起玩,次数多了之后,我们可以逐渐退出,让孩子独立地与同伴玩耍。

当然,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被誉为“华人之光”的画家刘大伟,在自传《别把钻石当玻璃珠》里写道:“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请千万用正面方式鼓励他。你用心找出孩子生命里的钻石,他就会想尽办法琢磨自己,发出闪亮耀眼的光芒。”

图片发自App

其次,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更好的爱和安全感。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孩子的成长需要“四种营养”,分别是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并且,安全感是排在第一位的。

我想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宝宝在饿了、困了、不开心的时候,只要妈妈一抱就会停止哭闹。尤其是有些孩子,妈妈抱着或者轻拍着,就容易入睡。正是因为妈妈与孩子之间的肌肤接触,让孩子感觉到了爱和安全感。

心理学家哈里 ·哈洛曾用恒河猴做过一项实验。让新生的婴猴从出生起,就同母亲分离,让它和两个“母亲”在一起——铁丝妈妈和布料妈妈。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布料妈妈没有。只有当饿了的时候,婴猴才去找铁丝妈妈,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依偎在布料妈妈身上。

哈里 ·哈洛由此得出结论:身体接触对婴猴的发展甚至超过哺乳的作用。因为,布妈妈柔软的触感,有妈妈怀抱的感觉,让小猴得到了安全感。

因为恒河猴和人类的基因极其相似,所以,这项实验的结果,同样适用于人类。

因此,当孩子哭闹、不开心,需要抱抱的时候,我们不妨多抱抱,多抚摸、亲吻孩子,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毕竟,孩子的安全感来源于父母的爱和温暖。

最后,不要限制孩子太多,让他们拥有丰富的触觉体验。

我们担心孩子的安全,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影响了孩子的触觉发育。有的家长,害怕外面细菌太多,不让孩子摸这,不让摸那的,结果导致了孩子触觉敏感。

所以,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充足的机会去触摸不同的物品,让他们感受不同的物品带来的触觉体验。毕竟,丰富的触觉体验对于预防和改善触觉敏感非常有效。

比如: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摸摸小草、花朵,感受下石头,水滴等;给孩子买不同材质的玩具;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可以随意触摸身边的一切东西。

图片发自App

此外,还可以多跟孩子做做触摸的亲子游戏。经研究和实践证明,给孩子做亲子抚触按摩是最直接有效的促进触觉神经发育的方法!

最后我想说,孩子有触觉敏感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正确对待,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安全感,多理解和接纳孩子,正如“爱他如他所是,并非如你所愿”。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在家活泼话多,出门就变胆小怕生?“触觉敏感”问题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