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杖芒鞋的清代第一书家邓石如

  清朝书法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

  有清一代,书法家特别是碑学书法家凭借古开今的精神,进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清初期有影响的书法家王铎、傅山、郑簠、朱彝尊等,中期有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金农、邓石如、伊秉绶、桂馥、郑燮、钱坫、孙星衍、钱大昕、钱泳、张廷济等,晚期有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杨沂孙、康有为、杨守敬等,都为中国书法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这些书家中,大家都有自己的评价。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说:“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石如。”有众多名家也与沙老持同样观点:赵之谦说:“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山人以隶书为第一;山人篆书笔笔从隶书出,其自谓不及少温当在此,然此正自越少温,善易者不言易,作诗必是诗,定知非诗人,皆一理。”曹文植说:“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包世臣也在《艺舟双楫》中称邓石如:神品第一。

  我个人也非常欣赏邓石如,主要是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布衣书法家。

  邓石如的生活是不幸的。他一生只上过1年小学,9岁时就因家贫不得不辍学,加家过起了以打柴、卖饼饵糊口度日的生活。但他一有时间就苦练祖上留下的一点碑帖、并练习刻印,不久竟然可以靠写字、刻印谋生。

  邓石如一生又是非常幸运的,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遇上了太多的贵人。先是结识了当时的大书家法梁巘,不仅不收学费地倾心教导,还把他推荐到江宁的大收藏家梅鏐的府上。梅镠因是梁巘的推荐,不仅免费为邓石如提供食宿,还把家里收藏的、秘不示人的秦汉以来金石善本让他随便看,随便临摹。在梅家整整待了8年,相当于现在的本硕博连读,他“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 系统学习篆体、隶书等书体,完成了他艺术上的一次蜕变,书法、篆刻风格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之后,邓石如又遇到人生的一大贵人毕沅,即使邓石如不给毕沅面子,执意不肯入仕,毕沅还是出钱帮邓石如在家乡购买田地,让他日后衣食无忧,临别还赠铁砚一枚。

  邓石如的成功还与他行万里路有很大关系,“静夜喧寒蛬,秋风妬葛衣。何时江上路?高挂布帆归。”这是时年36的邓石如在旅途写下的诗句,其实不止这一年,他的一生中很长的时间都是在略显孤寂的旅行中度过的。

  像王羲之爱鹅一样,邓石如到了晚年最为倾心的还有他饲养的两只鹤,寄养在寺院中自己却是每月三十里往返照看,从未间断。这种绝非常人的事迹,似乎在冥冥之中预示了他与鹤的缘分,据说邓石如离世之后,那雄鹤也在悲鸣了数日后也忽然绝尘而去,渺无踪影。

  邓石如一生布衣,却以书法和篆刻被大家所忘记,特别是近几届全国书法展中,学习邓石如的不在少数,获奖者也屡屡有之,可见大家对他的喜爱。


楷书
隶书
篆刻
篆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藤杖芒鞋的清代第一书家邓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