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赋能型管理者?(上)

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聊聊如何做好赋能型管理者。

本文章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对“赋能”这一话题进行探讨,让管理者了解赋能的一些意义,以及怎样的赋能对象才适合自己花时间对其进行赋能,并探讨了一些赋能的特性。

下篇则深入探讨在职场环境下的两种主要的赋能类型,以及一些更高层级的赋能形式,并和大家分享了一段我在赋能方面的亲身经历。

在阅读完本文章之后,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目前是否是一位赋能型领导,如果不是的话,未来是否愿意成为一位真正的赋能型领导。

赋能的好处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赋能其实是有多方面的好处,这种好处可以超过某些形式的激励措施,甚至也可以在公司整体氛围或者对于个人发展不友好的情况下,成为员工心目的一片绿洲,或者是一座灯塔。

在管理者的赋能中,每个员工获得的发展助推不是一个点或一条线,而是真正的“面”的发展,也是一种长期的、根深蒂固的发展,这是任何短期的激励或者表扬所无法达到的。所以,对于任何有上进心的员工而言,这样的发展都是不可抗拒的。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对于员工的赋能就是管理者影响力的体现,这其实是一位管理者的真正影响力,而且是一种底座扎实,永不倒塌的影响力。在这种影响力的加持下,团队将逐渐被打造成由各具特色的几位超级单兵组成的铁军,而且是真正同生共死的铁军。要知道,在职场中,能够达到真正的“同生共死”境界的团队少之又少。

如果自己的团队正在推行OKR,也正在将OKR用到实践中,那么不妨将“为自己的下属赋能,使其达到###的水准”作为自己今年或者近几年的管理目标,并设置一些严格的Key results。

赋能型领导的基本特质

在我的职场道路上,我遇到过两位真正的赋能型领导,同时我自己在带领团队时,也受到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努力成为一位真正的赋能型领导。那么,从我的个人的观察和实践来看,赋能型领导需要有哪些基本特质?

第一、将下属作为自己同生共死的“兄弟”,而不是实现自己“一将成名万骨枯”的资源

在有些公司或者团队中,员工都被管理者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既然是一种资源,那么这样的资源只要能满足公司对于该职位的定位和要求,能够真正为自己的业务目标服务就可以了,在这种思路之下,员工都可以转化为对应的成本或者利润价值,从本质上来说,和工具、资产或者人工智能并无本质区别,可以随意被替代,也可以随意被淘汰。

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是“赋能”,即使是普通的培训都不会有。

而作为一位赋能型管理者,绝对不可以有这样的固有思想。有了这样的思想,即使表面上装出来一种关心下属发展的样子,很多情况下仍然会在一些细节或言行中暴露出来。

要成为赋能型管理者,就要真正关心下属的发展,不光需要关注其与当前公司业务能力的适配性,在适当契机下对其进行赋能和引导,还要关注一些超越平台、更广阔的发展方向,比如对于下属底层能力的赋能、对于下属商业敏感性的赋能等,这样反过来又能促进其在当前公司内的发展。

第二、具有敏锐的潜质挖掘力

对于赋能型领导,如何找到赋能对象,或者怎样的对象才适合赋能,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关于这方面的详细展开,请参见下面的“识别赋能对象”章节。

第三、有足够开阔的心胸

要做好一位赋能型领导,首先需要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洗礼,即自己是否有足够开阔的心胸,能够真心去为员工赋能。

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在自己的亲身赋能之下,员工的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当员工的发展到了一定层级后,可能会自主选择在目前的企业和自己的团队中继续发展,也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寻找新的机会,而触发寻找新机会的原因往往是自己所无法掌控或干预的,比如平台的原因。

而一旦员工最后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后,不同的管理者对于员工的想法是不同的。

有些管理者认为员工离开是一种“白眼狼”行为,而大部分这样的管理者恰恰没有对下属进行过真正形式上的赋能。这样的管理者,往往在其潜意识中视员工为一种资源,当这样的资源脱离了自己的管控时,就会第一时间想到自己的损失。

而有些管理者则会真心祝贺下属找到了更好的平台,还会给下属更多的发展建议,做好最后一次赋能。而这样的管理者反而是真正花了大量心思,对下属经常进行跨越平台的赋能,以及专注于对下属未来发展的赋能,也会在日常的赋能中毫不避讳这一点。

识别“赋能对象”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赋能对象”的,比如,一个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要求,整日浑浑噩噩的人,是绝对不能成为赋能对象的,因为对于这样的人而言,你所做出的任何赋能努力都会付诸东流,甚至会认为是对其“奶酪”的侵犯,或者认为你是在针对他,这就没有意义了。

那么,怎样的人才才能成为“赋能对象”?

我的答案是,赋能对象自身必须足够优秀,并通过自己的过往努力达到了一定的发展层级。我这里提炼出了三个小方面:

第一、对自己的未来有着规划和憧憬

作为一位合格的“赋能对象”,首先必须对自己有要求,对于自己人生道路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战略性的规划,并能够沿着这些战略规划脚踏实地去完成,成就自己的人生。

对于这样的人,他们会主动寻找与其各阶段发展规划完全匹配的平台,并且会将任何形式的赋能作为自己很好的努力方向。如果说赋能也有转化率的话,这个时候的赋能其实都能100%转化成一种真正成功的引导。

赋能、引导直至最终的落地,最高的境界就是100%的无损传递。

第二、具有强烈的自驱力

对于赋能对象而言,自驱力同样应该是其必需的能力之一。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的进步都不是被倒逼而来的,而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并愿意为之去不断努力,到了这样的境界,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些所谓的考勤或者指标在背后跟着,而是每时每刻都能跟随自己的目标,主动做好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等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你对其做出的任何赋能,都会让其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将这样的能力发展最大化,甚至超越管理者对其的现有期望。

第三、具有多重潜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出了“多专多能”的矩阵式发展建议,很多对自己发展有要求的人本身会遵循这一建议,将自己打造成一位“超级斜杠青年”。

这样的人,身上具备多重能力,而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这样的能力可能成为一种意境内化到自己内心的成熟能力,也可能是一种尚待挖掘的潜力,这个时候如果赋能型管理者可以进行赋能和引导,那么这样的潜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其真正拥有的能力。

动态的赋能

除了这些基本条件外,我们还需要知道,每个有着积极发展心态的人,都是在不断向上进化的,这个时候我们也要不断关注这些赋能对象的发展,并根据其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赋能。

这里可以将“能力雷达”的概念引入。

在开始赋能前,每个人都有一个基准的能力雷达,在这个雷达中,标识了其不同能力的“初始能量值”,或是底层能力,或是专业能力等。

而当开始进行赋能时,能力雷达中的能力均会往外延伸,能量值也会相应扩大,雷达图的面积增大,而不同能力的动态变化也是不同的,有些能力会扩大到满格或者接近于满格,而一些更为高深或强大的能力则会补充到能力雷达中,成为一种新的“短板”能量,将这位人才在达到新高度时的短板充分暴露出来,成为其新一轮赋能和提升的助推器。

这种情况下,赋能其实是动态的,通过一次次针对性的赋能,赋能对象的能力雷达面积大幅度扩展,并使其整体能力和视野达到更高的层级,然后在新的层级上,再去发掘新的能力短板,并通过赋能消除短板。这其实就是一种螺旋形向上的能力提升。

赋能需要自带“跨越内卷化”的基因

作为一位赋能型的管理者,需要在每时每刻进行思考,如何通过对于下属的赋能,帮助下属走出或者避开任何潜在的内卷化。

当然,我在上文的“识别赋能对象”章节也说过,赋能对象本身也是达到一定层级的,从其自身而言,对于内卷化是有清醒认识的,外部的一些因素都不会轻易让其深陷内卷化的陷阱,但有的时候,这样的人才也有可能走入一种“天花板形态的内卷化”,而这种形式的内卷化隐藏得更深,更难被发现。

天花板形态的内卷化,往往会出现在所在平台中,即员工通过管理者的不断赋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发展层级,或者自身也成为了管理者,但这其实是一种内卷化营造出来的假象。要真正逃离这种形态的内卷化,则需要一开始就对员工进行“跨越平台的赋能”,而不是平台内的赋能,让员工自带鹰眼,以更高维度看待自己的发展。

关于“平台内赋能”和“超越平台的赋能”这两种赋能类型,我将在下一篇中进行深入探讨。敬请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做好赋能型管理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