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理直气壮,又虚怀若谷

日更第252天。美国赖安·戈特弗雷森著写的《心态》一书中有一句话“理直气壮,同时虚怀若谷”,很有触动,很受启发。

理直气壮

虚怀若谷,就是做事谦虚,但是,一味地虚怀若谷,那就什么事都谦让,就有些唯唯诺诺了。

理直气壮,就是“我觉得我有充分理由,所以说话很有气势,我自己说了算,别人说了都不算”,如果理直气壮过了,就有点儿蛮横了。

理直气壮和胸怀若谷若能够结合起来,心态开放,心胸宽广,容易接纳他人不同意见,会理直气壮得让人舒服。

《心态》书中告诉我们,人的心态可以分为封闭型心态和开放型心态。理直气壮就是封闭型心态的人表现出来的状态,这样的人有时更容易让别人接纳和喜欢。因为他能够表现出魅力、坚定感和领袖气质,让很多人觉得“这个人什么都知道,很能耐,可以信赖”。

比如你去看医生,问医生“这个病现在有没有办法治?”真正的大医生都是有开放型心态的人,会说“我们现在有一定的把握,但是也不确切,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风险,这个病的并发症也很多、很复杂”,他不敢随便说“没问题”。但是确有某些医生,他会说“没问题,我治好过一百个,你放心吧”,这就是封闭型心态的人说的话,有时会使没有主意急着抓稻草的人感觉心里有底。

封闭

再举一个日常的例子,几个同学一起去吃饭,定到哪家饭店?吃什么?大部分人会说“随便,你们定吧!”看似很谦和,很随性,是开放型心态,但使召集人觉得无所适从,不知去哪里,吃什么?当问到一位有主意的人时,他心中对饭店和吃什么有充分的研究和了解,他也觉得符合大家口味,所以会当机立断,理直气壮地说,去某某饭店吃什么什么吧,如果他真是了解大家,也照顾到大家的爱好和口味,这个人就做到了理直气壮,同时虚怀若谷,大家绝对很佩服他。

在我们生活当中,封闭型心态很普遍,比如:当他人说到我们盲点的时候,就是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别人能够看得见,但是你自己不知道。一旦被别人指出来,你还恼羞成怒,你觉得他就是挑你的毛病。但实际上,他的话里很可能有你需要改进的部分。所以一个人要真正做到自信而谦卑,才能获得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有更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团队的开放型心态更加重要。如果在一个团队,商量事情和头脑风暴时毫无顾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其他猜疑,会畅所欲言,碰撞出很多对工作有利又有意义的火花。

如果做事考虑太多,效率一定会降低。因为你所表达、所做的事情根本不是你真正想说的或者真正应该做的,你总是到处打太极拳,顾虑太多,害怕别人不高兴,太“虚怀若谷”,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而如果你的团队既理直气壮,同时虚怀若谷,大家的安全感很强,看到了别人有需要弥补的地方,你一定会说出来。所以整个团队呈现开放型心态,提升整个团队的心理安全感。

虚怀若谷

怎么才能够从封闭型的心态变成开放型心态呢?书中给出的建议是冥想。冥想意味着打断,就是我不再按照惯性走了。我每天需要拿出几分钟时间来让自己坐一会儿,简单地冥想一会儿,改变我们头脑中经常使用的惯性发亮的区域和部分。只有断开才有机会建立新连接,没有断开的过程,新连接永远建立不起来,因为人都是跟着习惯行动的。通过冥想不断地反思、调整,改变自己大脑神经元的连接。

其实心态就是神经元的连接通路。你大脑当中几十亿个神经元会互相建立连接,一旦建立了连接,它就会被周期性地使用。所以,假如一个人特别容易警惕、恼怒、发飙,他“生气”的这条线就会很发达,会变成“高速公路”。而“淡定”的那条线却是漆黑一片。

如果希望更换自己头脑当中的“高速公路”,把那个经常亮起的部分慢慢地暗下去,让从来没有用过的、淡定的、从容的、乐观的、开心的那部分亮起来,冥想可以使人做到。

还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认知。经常提醒自己一句话,叫作“我或许错了”。在人际关系的层面,你可以承认“我或许错了”;在工作的层面,你可以承认“我或许错了”;在对他人的判断的层面,你可以承认“我或许错了”。这种想法会改变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会让你用更加开放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器大

也可以尝试增加自己的思维容量。思维容量是什么?就是“器”。有人“器大”,有人“器小”。当你能够增加自己的思维容量,让自己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让自己知道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永远是这个星球上相当局限的一小部分,你的心态会变得更加开放。这也是有效的办法。

世界上有很多我们都不知道的人和事,有很多场奇遇,有很多跟自己的想法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一旦见得多了,心态也会好很多。

能够与《心态》这本书相遇,我感到万分惊喜,受益无穷。

心态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既理直气壮,又虚怀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