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App

      家,家。家?家!家到底是什么呢?

    从小时候整日待着家里父母的唠叨厌烦到上学时需要住宿一周回一次家,再到上了大学只有在暑假寒假时一年能回上两次家,父母眼里的不舍,基本上,“家”在脑海里也只剩一个概念了。而这个概念还停留在那个一群孩们的嬉闹与一堆大人们的闲聊胡扯上,没有为话题而聊的话题,没有为逗你开心而故意假装出来的梗,但那热热闹闹的环境就是最简单真实的生活。一出门就是田野与山,大树与鸟,那个时候的家只是一个四季与三餐的简单,仿佛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宁静!


图片发自App


    如果你从前问我,家是什么?我会带着幸福满足的样子非常认真的给你说:“家是一种特殊的情怀,有着炎热时荷叶心沉着露珠,寒冷时火锅突突突冒出的热气,傍晚时一大堆老奶奶拿着蒲扇摇椅的闲聊。更像是深夜的土砖房里黄油灯散发出来的浪漫,或是大风大雨来了能遮风避雨的房子的踏实,抑或是一张能睡得安稳的床,从天黑到天亮”。在这个家里,你完全不需要担心明天要做什么或者做出什么,你只需要好好的做自己,幸福快乐就够。这大概就是我对家的记忆与概念吧!     不知道是长大的缘故还是生活节奏过于紧凑的原因,现在的我对家的概念特别模糊,好像一个月里仅仅只有父母给我发生活费时,我们会简单交谈,其余时间都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仔细想想好像是我从这个家里面脱轨了,我与家之间没有了那条牵挂的线。印象中的家还是仅仅只有那么一小段记忆。

 

图片发自App

    在特别安静的时候,偶尔我也会去想家到底什么,我有家吗?家不是依靠吗?不是支持吗?不是诉说心中烦恼的港湾吗?我好像都没有,我也不知道怎么来对家这个词进行描述,因为不管怎么来描述,语言都显得那么空洞无力,连最基本的感动也不再有......那家还是存在吗?或许只是存在吧?我问过自己,也问过很多人,得到的答案都如此类:“小时候想家,因为小时候有爸爸宽大的肩头,有妈妈温暖的怀抱,有人帮你负重前行”。对啊,那个时候整个世界都简单,因为那时候的你也不复杂;儿时的笑就是明明白白的笑,清清楚楚的知道每一个笑点,不会是为了拉近距离感而发出你不懂却违心的笑。儿时的每一个笑容都是灿烂而纯粹的,不像现在为了摆一个微笑要花费好长时间。而这样的简单都是因为父母在背后默默撑起了一片天。


图片发自App


    或许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我简单,也或许是因为那个时候是一群人的狂欢,所以我对那个时候的家有着特别美好浪漫的记忆。

  那现在家对我来说是什么呢,我觉得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了吧,记得一个广告是“以家为文字来设计一部动画形式的作品,先是爸爸妈妈来顶着一片天,等岁月渐长就是长大后的孩子来顶着一片天,底下是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或许现在该我顶半片天的时候了,所以一切在外头受的苦与泪,不再委屈哭诉给爸爸妈妈听了;心中波涛汹涌般难受也不再弄的人尽皆知了;只有咬着牙往前走,然后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骄傲的告诉爸爸妈妈,你的孩子还是很优秀的。


图片发自App


  可能仅仅因为那个时候的年纪,家里永远都是一切浪漫的开始。

  而现在“家”它是该我去付出与担当了,所以不能去像小时候一样再什么都不去想的胡闹,不能像小时候一样所有问题都抛给父母,这样一来,与家的联系自然而然就少了,所以才感觉对家的挂念也没有以前一样深了。但这并不代表感情淡了,或者脱轨了。而是以一种更加关爱与爱护为联系的一种家的方式。这种关爱与爱护的方式不再以小时候那种家对我的关爱与爱护了,而是以一种细心默默无闻的方式。

    所以现在家对于我来说,她就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一针一线的丝丝温暖”不管你在何方,家里,家里人,永远都牵挂着你惦记着你。只要你回家,家还是那么温暖,还是你最坚强的后盾,让你有力量前行。这种关爱与默默守护都是这个家最美好的存在!

    家,其实还是你记忆中的样子,带着未曾改变的温暖,只不过温暖与幸福换了一种方式。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