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的生活是怎样形成的

思维的囚笼

  每个人的脖子上都顶着一个叫做脑袋的东西,没人知道自己脑袋里装的是什么东西,除非它被劈开,但那也不是你知道,而是别人知道,至于里面装的是什么,我们也只能从别人的事故现场,猜测到自己脑壳里装的是脑浆,但也仅限于“暂且相信我的脑壳里也应该是这样的吧”的猜测中,并没有像“我知道我有一双手”那样的明确知道。就是这样一个你对它一无所知的全身唯一不能更换的绝对原装配件中,它在你的一生当中都干了些什么,你同样也所知甚少。在我们普遍的认知中,倾向于认为思维、想法是不现实虚幻的。看完这篇文章如果你脑袋里的那团脑浆没被震到,我从此改姓(注意不是这个“性”)。

  这里先理清一下对“生活”的定义和理解,“生活”并不是一个你可以看见并触摸到的什么东西,而是它包含了你的行动、你对你所处的现实的想法、观念及由此生出的感受的一个集合体。想法观念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因为它是脑袋里的那团脑浆在干的事,由这些想法观念才形成了你对你所处的现实的感受。比如:“生活艰难,我很难受”,在这个认知里,你对脑袋里的思维过程没有觉知,只是接受了一个不知怎么就莫名其妙而来的结果----感受。既然“生活”是一个包含了行动、想法观念、感受的集合体,因此被定义为“有问题”的“生活”,只是你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否定的批判,你所处的任何一刻的现实并不存在有问题的说法。


婴儿无思维感受的天然表达

“生活艰难、人生苦短”是你对你所处的现实的想法观念而生出的感受,是你强烈拒绝的一个感受,在这个矛盾的冲突里,问题出在在哪里?这个被称为“问题”东西,不是被你的眼、耳、鼻、舌、身等任何一个感官感知到的,它只存在于被你认为是不现实且虚幻的思维、想法之中。看到这里请扶好脑袋,此刻震到嗡嗡的响了吧,请别让它震坏了。

  观察一个心事重重的路人,他满脑子想的可能是明天会怎么样,账单又要还了,在那一刻,他所体验的并不是他所处的现实,而是头脑中的思维想法,那一刻,原本虚幻的东西真实程度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现实。现在,有一个概念需要被提及,首先把想法看成是复杂的指令,有的指令是要你去执行,有的指令是告诉你关于你的故事,它们在你头脑中喋喋不休,想法?你?或者,你?想法?在这个描述里,你应该也看出来了,两者不是同一个。但当你深深的沉浸在头脑中的想法时,你不会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你已经被那个思维认同捆绑了,在那一刻,你就是它,它就是你。你别无选择,想法认为某件事物出了问题,连带着所生出的结果----感受,你也接受了。

  一个问题:“感受是你说不接受就可以不接受吗?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因为没有人可以不接受自己的感受”。是的,没有人可以不接受自己的感受。而且抗拒接受某些感受的时候,还会让你痛苦。先做一个小小的游戏,给你自己一个想法不能被你轻易发觉的证据,闭上眼睛,不停的摆动你的某个手指,仔细在头脑中寻找你操作手指的那个想法,你可以感知到手指的动作,但它背后的那个想法,无论你怎么努力,你很难察觉到它的存在。在这个例子里,你只能从逻辑上推断出操作手指的那个想法,以不可质疑的方式存在。但你就是察觉不到它。此刻你有点难受,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被什么东西愚弄了。因为在你的行为中,你不知道是想法在主导,还是你在主导。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你才会意识到这两者的区别。

  有时候你能明显的觉察到一些想法,说明那想法已经强大到了让你发觉的程度。但有的却是以情绪反应的形式出现的,你能隐隐约约觉察到它背后的想法,但为时已晚,因为你已经处于一种被动反应中。由此引发的行为是无意识的,常常在事后才能意识到,这个就是想法在主导的一种无意识行为。“追悔莫及”就是这样一种极端的无意识行为后的描述。大部分的无意识行为,并不是都会造成严重后果,但也足以让你意识到你是被思维想法操纵了。在你的生活中,还有你无法觉察到的无数想法,它们构成一定的模式(即思维模式),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它们是你对生活的观念看法的基础,你对生活的定义也以此为基础,正是它们将你的人生经验渲染成了不同的色彩。所谓“有问题”的那个定义,也只存在于你的头脑思维中,它并不存在于你所处的现实之中。

  你所处的任何当下那一刻已然存在的现实无法被改变,思维以为能改变是一种幻觉,而当你作出了行动,改变的其实是另一刻。既然当下那一刻的现实无法被改变,能改变的只有你对它的想法观念,改变了那个定义,你的人生也就被渲染成了不同的色彩,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拭目以待!


换个角度人生就此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问题”的生活是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