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分享四

            读《景阳冈》有感

图片发自App

        先来看干国祥老师《景阳冈》的教学流程:

        检查预习(给课文分段,并标注小标题,课前预习2)——引导:《水浒传》中谁最英雄(从《水浒传》的命名到108将,由金圣叹对《水浒传》点评引出学生对本课主人公武松的初步认知)——渐入:哨棒的作用(这是课堂的主体部分,由哨棒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正如干国祥老师批注:带棒:心思细密,谨慎;折棒:武艺高强,无畏!武松何为英雄?唯有树倒棒折,虎且方怒,以徒手当怒虎,而终亦得以成杀之功。夫然后武松之神威以见。)——拓展:哨棒与红门(将棒哨和《草房子》中的红门进行对比,体会文章结构之相似)。读此教学实录,有一种淋淋尽致畅快之感!

一、让预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置性学习

          干老师设置的预习单有四个练习(图)。除了第一道练习“自学掌握课后生字”没有在课堂呈现外,其余三道预习题均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第二道预习题作为整体感知课文的一个检查,而后两道题则渗透在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交流中,真正让预习落地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前置性的预习,课堂就不会深入,更谈不上深度。

      二、深度解读文本让课堂焕发生机

        解读一篇课文,除了细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还要查找大量的资料,这样解读出来的文本才有深度。在教学中,干老师出示了两段金圣叹先生对《水浒传》的精彩解读,一是前面对武松形象的解读,金圣叹说水浒传108将中,武松为天人也,极高的评价。后面一段则出示了金圣叹先生对“棒哨”的理解,真是字字珠玑,精言妙论。也可以说正是在金圣叹先生的解读上,干老师完成了对此课的解读。所以,解读文本我们要有一个理论的依据,或者是框架的支撑。如此,我们的文本解读就有了深度。而这也正是我们教学中所欠缺的。修炼!

三、问题设置直指学生思维训练

        核心问题的设置是课堂教学的难点也是出彩点,考较是教师的功力。我们来看干老师是如何做的。在整体感知武松形象环节,出示金圣叹先生对武松形象的解读,该解读和学生对武松的认知形成了矛盾冲突,有了矛盾冲突,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发,正因为有了矛盾,学生才有了探究的欲望,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变得好玩。主体学习环节的问题是“你一共画了几处棒哨,哪一处描写最精彩?”在师生讨论该问题时,又延展出另一个与棒哨相关的话题:作者精心写这个棒哨,可它一打就断了,既然要断,前面就不该写那么详细啊。一石激发千层浪,又一次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你看,这样的课堂多有意思!这样的问题设置是不是值得我们思考?

四、文本细读训练扎实有效

        本节课,干老师抓住关键词句培养学生批注细读文本的能力。这也是教学目标中的一个核心能力目标。老师以自己的批注范例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在教学中,我们时刻能感受到干老师深厚的文学底功。如他抓住“抄下来的官司的榜文”中“抄下来的”四个字细细品味,奥秘全在“抄下来的”四字中,若无这四个字,便无“武松打虎”的精彩故事。读到这里,不仅汗颜,有多少老师能紧扣到一个字一个词去细细品味经典呢?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读书就应该认真仔细,领悟作者的真实意图。此外,针对学生的批注练习,贯穿在整堂的学习中。如何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呢?首先我们老师要做到对文本细细品读,抓住关键字词,进行批注,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身教胜于言教。其次,要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

五、幽默的语言成为课堂的润滑剂

      非常羡慕名师们在课堂上的幽默风趣。相信老师们也都会在自己的课堂遇到过学生不动脑子跟着别人的思路走,那干老师是如何巧妙指导的呢?“你们这些应声虫------我们要用自己的脑子去判断,而不要跟着一起应和。”对于学生的附和,他则这么说:你今天就学会嗯了。师生哈哈一笑,学生在笑中也逐步开始了思考。

        观赏一节好课,如同欣赏一道美丽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然对于这样的课堂,我们不仅要心向往之,更要不断修炼内功,努力向大师们靠拢!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分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