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的语文课教学理念给了我启发

      受学校安排,过几天要去镇里参加六年级思政课教学比赛,这次思政课的主题是“善洲精神进校园”,当然课题是老师自拟。从接到任务那刻起,我就在思考,既然是小学思政课,总不能像作报告一样,总得有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与生成等课堂元素。于是我想到李镇西老师去年年底在其公众号“镇西茶馆”写的文章——《我们一起来上一堂让听课老师失望的课好不好?》。

        这篇文章虽然是一节语文课,而且是一支粉笔让语文回到古典时代的语文课,即没有任何课件,但对于我的启发是大的。这节课李老师上的是课文《春之怀古》,第一节课的首个环节是学生们读一读、查一查、聊一聊、问一问。第二个大的板块是李老师抛出问题:“一篇文章怎么才算是读懂呢?”在听课老师、学生发表见解的基础上,李老师做了补充,读懂就是八个字:“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这就叫读懂了。”李老师解释道:“读出自己,就是读出了自己的情感,读出了自己的生活,所以读出自己叫‘共鸣’。比如,我们看一个电影会流泪,因为电影的内容让我们想到了自己曾经的某段经历,或自己的某些情感。读出问题,就是读出不理解的地方,包括我们的质疑,为什么这样写、这样说?可能有人会说,读懂了怎么还读出问题了?是的,恰恰是读出问题才是读懂了。你给我一本《天文物理》,我一窍不通,我是提不出任何问题的,这只能说明我没读懂。而今天这篇短文,可能会有很多问题,读出问题也就是说明我们在思考。”

        李老师的“读文章要读出自己”,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学习某个人的精神,要学习的人我们很可能没接触过,也不熟悉,但我们必须找一个现实中我们熟悉的人来承载我们要学习的这个人的某一或者某些品质、特点、精神。这为我接下来对思政课的设计提供了课堂框架和设计理念的初步想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镇西老师的语文课教学理念给了我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