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札记:认知修通阶段,问题引导代替直接说服,避免说教

    海巍雁的第10篇第一手咨询记录

昨晚的来访学生是一个高二女生,学习、干部工作都兼顾得很好。成绩在高一时一直保持年级第一,高一开始就参加了学生会,目前是学习部部长。

但近段时间来,自己感觉内心处于紧绷、焦虑状态,主要是来自于学习上的压力。现在自己的排名跌出了第一,只能保持在前五以内,这让自己很难受,心里产生了对他人的嫉妒(旁人可能觉得依然很不错,但来访者觉得这个结果很严重,自己不能接受)。

在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她马上开始否定、批判自己的这种想法,说自己不应该有这种想法,追求排名没有意义,只要自己学好、有进步。

在开始探讨她问题之前,我先肯定了她的这种情绪与状态,没有应该与不应该,此刻更重要的是正视它、感受它。她露出一个有些诧异但很轻松的笑容。

经历更多的咨询后,我逐渐意识到,咨询的第一步,肯定来访者的情绪与感受。不管来访者有什么样的想法、认知,都应该先被感受、被关怀。这样才能慢慢让来访者放松,才能逐步建立她对咨询师的信任。

但昨晚的咨询,在认知修通阶段,出现了几次停滞,出现突然的交流中断。我其实期望她继续表达,但她基本都是很简短地说几句。

现在回想一下,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她时间紧,只想简单说一下,要急着回去做其他事。这点从她提出要我的qq,并在只说了一个问题后,她就马上对我表达感谢,意欲结束交谈。

第二是在交谈过程中,没有以来访者为主导。这是自己频繁会犯的一个错误,多次在咨询中,把双方的探讨变成了一个人的说教。具体情况是长时间都是我一个人热情澎湃地在说,对方默默地听着。很明显,这剥夺了来访者表达的机会与时间,也失去了了解来访者更多、更全面信息的机会。

在昨晚的咨询中,在学生表述完问题后,我开始还进行了几次互动,但后面就变成了直接的指导(并且还出现重复啰嗦的迹象)。通过一个封闭问题挖掘到了学生的一个情况,她平时不敢去收集外界对自己的反馈。其实这是一个探测她深层次认知结构的机会,比如可以问“自己的顾虑是什么?如果去让别人对自己评价,你觉得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在掌握到她担忧的后果后,再来进行辨析、证伪。但我没有按照这样的逻辑在进行,而是直接告诉她可以怎么怎么样。结果是她不时地点头,点头,时不时说一个“嗯”。

所以,有的时候,或许并不是来访者不愿意表达,原因可能是作为咨询师的你没有给机会,或是你提的问题不够清晰,让来访者不知道怎么说。

咨询,是一种双方的交互活动,不是单向的说教。对于很多新手咨询师,这是经常会碰到的雷区。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咨询札记:认知修通阶段,问题引导代替直接说服,避免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