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对你进入到审美疲劳后,还会对“我爱你”三个字感到心动吗?

1 我一直关注的一位做写作培训的老师前两天也写了一篇有关《都挺好》观后感的文章。我认真看过之后觉得观点和内容都不错,与其他同一话题的很多文章都有所不同。看过之后给人一种名不虚传,不愧是搞新媒体写作培训老师的感觉。 不过在她发文几个小时后我便看到她在动态更新中写道:“追热点阅读量低得离奇,不追热点,阅读量反而更高,这是什么神仙操作?”那天我也恰巧写了同一话题的文章,推荐量非常的高,可阅读量同样很低。 不过这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只因《都挺好》自开播以来就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什么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妈宝等问题,这部作品包含了太多值得人们去关注的内容,许多微信公众大号,以及平台都在写同类文章。 毫不夸张地说,在热议最高潮的那几个时段里几乎是全网一起发文,这就使得人们对这类题材难免感到有些疲倦的感觉。 实话实说,若不是我喜欢这部剧,又想通过这个大热议的机会学会用更多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话,这类文章我也不会再去看。 这就让我意识到对于个人而言再好的东西若是频繁在特定的时间段出现的话,同样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的,就算你观点再新颖读者也未必能够买你的账。这就如同你对一个人已经进入审美疲劳一样,他再对你说着“我爱你”,你也未必会动心,甚至会有一种厌烦之感。 对于写同类文章的人,我把其称为同行而言,我想到一句话来形容“只有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才是勇者,之后吃的人都不算。” 因此,追热点也是不容易的,我们还是得保持住自己的风格,不要盲目的跟风。除非你们像我一样事先就抱着“练笔”的心态,最终结果怎样也就无所谓了。   2 记得上大学时我的一位室友高高兴兴地买到一件衣服,衣服穿在她的身上非常适合她穿衣的风格,也很好看。在我们其他室友一致好评之下,室友更觉得自己有眼光,高兴的不得了。 不过没几天,她就耷拉着小脸跟我说她的那件衣服不止学校里,就连在学校周围都看见有人穿着同款,她所心爱的衣服也因此在心中立马降低了好几个档次的感觉。 室友一边跟我说着自己的感受,一边问我她这样的心态是不是很不好? 我表示与她同感,因为对于80、90后的人很多都喜欢独特的风格,而不是穿着“烂大街”的同款。 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喜欢“限量版”商品的原因之一吧,追求独特、追求个性化。   之前一位90后的同事也跟我说过同类话题,说是不喜欢一些没有主见的朋友,你买什么,他就跟着买什么,并且看到大街上有人穿着很漂亮的服装,即便是自己很喜欢,很适合自己也不愿意挑起买同款。 听后我也表示同感,只因有人已经拥有,我更愿意用欣赏者的眼光对看待,而不是同一款打包来一份的作法。 这几年自己在淘宝挑选服装时也避免买排行靠前的宝贝,只因靠前的宝贝,你买,他人也会买,最终便出现烂大街的情况。 若是穿上还适合自己风格的话,那还算好了,就怕盲目的跟风,买了不符合自己风格,或是性格的服装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了。   3 其实人们在穿衣打扮、日常用品上已经开始愈发的追求独特性,个性化,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潮流。 只可惜的是很多人在追求个性化也仅仅停留于日常用品,而没有从喜好、思想上,以及个人的特长上杜绝从众心理的出现。 比如说最常见的便是急于求成的心态,看他人做什么成功之后便盲目的跟风,而不是从自己实际情况,或者是否适合自己的角度去进行考虑。当花了钱,投入精力不久之后才发现并不适合自己,最终只能以半途而废进行收场。 这对个人来说表面上是金钱与时间的损失,其实上损失不止如此,因为每失败一次对个人来说就是一种打击,这样的打击次数一旦增多我们便失去了尝试的勇气,最终只能“认命”。 比如说一些无谓的社交活动,总觉得拿时间和金钱能够维系自己的人脉关系,于是乎许多人一头就钻进社交圈子里,牺牲了自我成长与陪伴家人的时间。然而,当很多人在危难之时需要朋友的帮助后,才发现平日里用心维护的朋友能够站出来替你帮忙的却没有几个。 其实真正的朋友并不需要我们特意去维护,而特意维护的朋友圈子你也未必能够找出两个说真心话的人。   思想的从众心理那就更加可怕了,我们可以从各大网游和APP可以看得出,一推出一款不错的休闲娱乐APP,人们就开始蜂拥而上,好似只有这样才能象征自己没有被这时代淘汰一般,哪知其背后却进入了一个可怕的圈套里。 199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次会议,集合了全球500多位政治、经济精英,包括撒切尔、老布什、各大顶尖企业的董事长。 会议的主题为“如何应对全球化?” 参会人员一致认为,全球化会加剧贫富差距,会使财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会被“边缘化”。 为了避免80%的人和20%精英之间起冲突,唯一的方法就是给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信息中,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思考的能力。 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我们一味去追求穿着上的独特,一味去追求与众不同,可却沦陷于偶像剧、娱乐圈、八卦新闻、网络游戏,以及暴力冲动之中无法自拔,最终带给我们的却是沉沦于现实,安于现状,再也无力改变的结果。 想要真正的追求独特性和个性化,我们就得由内到外地对自己打造。 外在挑选适合自己的服饰,以及生活方式;内在认清与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喜好什么,以及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之后抑制外界的各种诱惑,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最终克服一切困难达成目标。只有这样才是实实在在做自己的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对你进入到审美疲劳后,还会对“我爱你”三个字感到心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