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再平凡的平凡日子 2012/6/12
俗语有句话:“日子像树叶一样”。这句话其实是说,人这一生里要度过的几万个日子,大都是普通平淡的,就像一片片树叶一样稠密且相似,每一天看起来任何新鲜感都不会有。也的确是这样,普通人的一天又一天的日子里,充满的是生活的艰难和对生活的憧憬希冀,不会有那么多的起伏跌宕、波澜壮阔。若说有几个与众不同的日子,无非是父母孩子的生日、与恋人有关的日子,传统的节假日等,在这种日子里,人们可以别出心裁地设计一些新的内容,举行别具一格的仪式什么的,以给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增添些情趣。可是,也会有那么几个日子,本来也是平平淡淡的,可是不经意间发生的一些事却令人回味、令人产生许多联想、许多感慨、许多感动……
6月9日,本也是个普通平凡的日子,可是现在,这个日子对我却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2009年的6月9日,是我到北大附中应聘的日子。那时,刚刚结束高考,北京的高考培训机构顿时清闲下来,放了老师几天假,我有暇专程从北京赶到成都应聘——因为儿子在成都大学毕业,并在成都找到了工作,我们也打算战略转移到成都来(本来已经联系好了温州的一家学校,给的薪金确实还很高,但是权衡再三,觉得还是和儿子在一起好)。儿子接到我,陪我一起坐车到新津的北大附中,那时候,学校成立还不到一年,校园仅现雏形,只有一座宿舍楼和一座教学楼投入使用,许多楼舍尚在施工建设,整个校园凌乱嘈杂,但是很奇怪(三年里我一直奇怪当时的这种感觉)我却有一种亲切、回家般的感觉,这是几年里在外漂泊打工到任何地方都没有过的,也许这就是缘分,说明我与成都、与北大附中有缘?6月9日,这个普通日子便印在脑海里。
光阴荏苒,一晃三年就过去了。三年里,我从高一到高三,与北大附中的第一届高中学子一起度过了一千多个普通、辛苦却充实的日子;三年里,在学子们的启发、推动下,我也重新审视了过去多年我一直奉行的教育教学思想,痛彻的进行新的学习和感悟,痛彻的对自己的思想体系进行改良和扬弃,自己觉得好像获得了教坛新生一样,身上充满了活力,充溢着工作的渴望和陶醉于工作成就的愉悦中(这期间我写下的多篇教育随笔可以印证我的这种转变和工作愉悦)。
2012届高考将临的日子,我把三年里拍摄的学子照片一一剪辑,配上高一末我给他们每一个人写的学习评价和学习期望,附上我自己拍摄的学校风光照片和成人仪式上我作为教师代表对他们的致辞,制作了一本电子书:《2009—2012的时光记忆》,共享于我给三个班的学生建立的QQ群里,作为老师赠送他们的最后礼物。一些学生也拿来他们的毕业留言册让我给他们写留言,还有人把他们的班级文化衫拿来让我题字,我都一一认真的去写,尽管有些话对他们来说可能还没有经历、不会理解太深,但我相信,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们慢慢会理解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和祝福的。在三个QQ群里,1班的同学都自动冠名以“红卫兵”,3班的同学都统一冠名“红豆”,真的感谢他们,使我老了老了又拥有这么多的粉丝。
2012.6.7—8日,陪同他们一起参加高考。
2012.6.9日下午两点,首届高三毕业生毕业典礼在学校恢弘阔大的体育馆举行。我和妻子入场后到后排就座,任由主持呼叫也不愿去前排,看到学校的w老师也在后面,旁边好像有一台袖珍型摄像机架在那里,我们没有太在意,以为他假期没事来看看热闹。当主持人宣布请高三老师上台接受学生献花时,我起身跟在老师队伍的最后面上了台,站在舞台右侧,一队学生手捧鲜花上来了,停立在我面前的是文科班的女生袁晓蕴,文科班我只担了一年的课(说实话,对分科后的文科班,如何能让他们这些文科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学到一些知识,提高一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我还是下了一番功夫思考研究和劳动的,经常在网上查找资料,为他们专门制作课件、下载视频),后来的两年里虽然不再担任他们的课,我仍然感觉到这些学生对我非常尊重和亲切,不管什么时候见到都是很有礼貌地打招呼“李老好”,这让我很感动。面前的袁晓蕴,是个聪慧的小姑娘,清丽单纯,高一时作业书写清洁规范,听讲理解能力很好,所以高一分科时,我一直动员她报理科,但她的志向在文科方面,前些日子成人仪式演出,她的歌唱和快口表演的技艺高超令我吃惊。看到是她,我轻声说:“是晓蕴啊”,不知怎地声音听起来竞有些哽咽,握住她得手,这孩子情不自禁的唏嘘起来,扑进我的怀里与老师拥抱在一起,我拍拍她的肩,此时真的说不出任何有声语言来……下来时,其他老师都在前排就座,我捧着鲜花绕道后排,坐下,将花束递给妻子说:这束花应该献给你。
当天晚上,二班的王巍薇同学邀请全班同学去新津她的家里做客吃火锅(她父母开了一家火锅店),也邀请所有任课老师同去,我和妻子一起乘车前往。我们知道高考结束了,孩子们肯定要玩个通宵的,就先行告辞。孩子们竟然站起一个一个的和老师拥抱,二班的孩子平时纪律涣散些,很多人挨过我的严厉批评和呵斥,但此时,他们每个人都真情的甚至是忏悔的向老师告别,又一次掀起了我的感情波澜……
又过了一天,意外看到w老师向我发送QQ邮件“IMAG0114.AVI”,并留言:李老师专门为您录制的。我有些纳闷,专门为我录制的什么呀?因当时忙着另一件事没顾得上接收,再回来时是小徒弟DM帮我接收下来。我打开,天啊——竟然是6月9日毕业典礼上老师上台接受学生鲜花的过程,很显然,从上台到下来走回到座位镜头一直是对着我的,是在我毫不知情的状态下拍摄的我的原生态的影像,过去从没有人给我拍摄过,我也从没在视频上这么地看自己做主角。
W老师是东北吉林人,大学毕业就来到这所学校,已经四年了。这个年轻人正直、忠厚、朴实,工作勤恳敬业,我们虽然平时由于不在同一个年级和办公室而接触不太多,但四年的时光也足以使我们相互了解彼此的人格,在必要时会给对方无言帮助,我们属于相互敬重但又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我马上给W老师发信息:王老师:我刚刚看了你为我录制的视频。我从内心里说:谢谢你!我会珍藏这段录像。在我的有生之年,还没有人为我录制过视频。这是我的第一次。我第一次看到我在视频上的形象,是有些老了。已经进入人生的秋天。但是,在这里,能和你们在一起,我很幸运,很幸福。再次衷心的感谢你,王老师!
他当即回复:你见外了 李老师!其实您是知道的,高三的学生很喜欢你,专门让我拍一个视频以示珍藏。
我立即背上电脑回家,请妻子一起看,我们都流泪了。
第二天(即今日6.12),回到办公室,我向W老师发信息:王老师:昨天回去和师母说起这事,我们都衷心感谢——人间真情,我们会好好珍惜的。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和她看这段视频时,我们竟然都落泪了。W老师又回复:您客气了,李老师!你们是第一届高三,09年还是我把你们这批老师和学生接入到北附的,你们三年的学习生活在最后一刻应该有所铭记,我只是把我理想付诸于实际,您还是更要感谢有些那么喜欢敬爱您的学生!我回复:说得好,王老师。
W老师这么一说,我倒想起另一个人来——我的学生小桐,关于三年里和小桐的师生交往过程,我在教育随笔《和小桐一起成高木⑴、⑵》中写得很清楚,忽然明白很可能是她操作的这件事。我打开QQ空间,真的看到她的空间里已经上传了视频的两个画面。我立即QQ询问:小桐:是你让W老师给我拍摄的视频吗?昨天我看到了,我从内心里对你说:谢谢你!昨天回去和师母说起这事,我们都衷心感谢——人间真情,我们会好好珍惜的。小桐回复说:是李老和师母的情让我们感动!我们都很羡慕师母的……李老再说我都不好意思了。我还是想问:我们当时都看到了王老师在那里,他也和我打招呼,我根本没想到他会为我们专门拍摄视频。小桐回答:他就是专门来拍的。我什么都明白了,是我的学生小桐做的这一切,我们心里都清楚了,谢谢你,孩子,我们很感动。这一生沧桑风雨几十年,很少有什么能使我们如此感动。
6月9日,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经历了几次特别的注解后,就这样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日子,一个会永生铭记的日子。当然,我们不仅会记住这个日子,更会记住北大附中和这个日子有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