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章:“空”与“空空”

道德经·第十章

【正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精神与形体相配合,持守住大道,能够不离开吗?聚结精气以追求柔和温顺,能像婴儿一样吗?清除心中杂念而观照灵魂深处,能做到毫无瑕疵吗?爱民治国能做到自然无为吗?天赋的感官在接触外物时,能做到安静保守吗?心地明白通达之后,能做到不用智巧吗?生产万物,养育万物,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也不自逞其能耐,成为万物之长而不对其加以主宰,这就是奥妙深邃的德。

【问道老子】

周同学:先生,最近我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我被各种思绪缠绕,担心自己的失败和成功,担心面对的困难有多大,还担心他人的看法......我的思绪纷繁复杂,一个压下去,却又有十个浮现出来。

老子:你听过《卖油翁》的故事吗?

周同学:是欧阳修写的那个故事吗?我记得有一句“无他,但手熟尔”。

老子:嗯,这句话触及了问题的本质。

周同学:您是什么意思呢?

老子:你听说过“不可思议”吗?

周同学:听过,意思是“非常奇怪,难以理解”。

老子:呵呵,“不可思议”是佛教用语,意味着“容不得思议”。

周同学:先生,我还是不太明白。

老子:“想到不想”即为“不可思议”,“不想”是因为已经思考透彻。没有思考的念头,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自然流畅。

周同学(困惑): 这个似乎很难做到。

(老子突然抛出手中的空茶杯,周同学下意识地接住了它)

周同学: 先生,您这是?

老子: 当你接住茶杯的时候,你是否在“思议”?

周同学: 没有。

老子(微笑): 看来你刚刚就已经做到了“不可思议”。

周同学(哈哈一笑): 先生,那我如何能够放下内心的杂念,做到“不可思议”呢?

老子:你要“空”掉。我请一位高手给你做个示范。

(老子挥了挥手,突然,一个中年男子穿着古代将军的装束出现在两人面前,背着一把弓箭。)

老子:将军,请您自我介绍一下。

养由基:老子先生好,我是楚国神射手养由基。我精通射箭,百步外的柳叶都能百发百中。请大家看着。

(养由基取下弯弓,拉开弓弦,瞄准百米外的柳树,只听嗖的一声,一只山雀从树上掉了下来。)

周同学(赞叹):太厉害了!

(养由基得意地环视四周,却发现老子在摇头。他有些生气。)

养由基(生气脸):先生,你是在贬低我的箭术吗?

老子:呵呵,绝对不是,将军的箭术可是举世闻名的。只是我觉得您似乎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养由基:请您说详细一点。

老子:将军,不妨请你站在这里射箭。

(突然间,眼前的景色发生了变化,我们身边出现了一座悬崖。老子指着崖边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大小适中,能够容纳一个人,一边悬空,看起来随时都可能掉下来。养由基皱了皱眉头,走上了石头。他摆开架势,准备射箭。就在这时,石头晃动了两下,更加摇摇欲坠。养由基嘴里喃喃自语了一句,然后深吸一口气,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凝视着百米外树上的一只大雕,射出了箭矢。箭矢射中了树干,雕受到惊吓飞走了。养由基跳下石头,气愤地丢下了弓。)

养由基:先生,这真是让我感到困惑,有谁能在如此危险的境地中射中目标呢?

老子:呵呵,将军在射箭之前低声自语了一句话,不知道你说了什么?

养由基:我说的是,要忘掉这块石头。

老子:那你说完之后,内心又在想些什么呢?

养由基(沉默片刻):我在想着脚下的这块石头。

老子:你是说你想要忘记它,但却没有成功。

养由基(叹了口气):是的,先生。我从小就开始练习射箭,刚开始的时候总是难以集中精神,各种杂念不断扰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箭术达到了巅峰。在射箭的时候,我能够心无旁骛,眼中只有目标,一切都变得如空白一般。我和目标之间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紧密相连,我就是他,他就是我。我不需思考,就可以预测对方下一步要做什么。所以,只要在合适的时机放开手,箭矢就会准确地射中目标。但是这次在石头上,我失去了那种空灵的心境,我左思右想依然无法真正忘记。

老子:周同学,你对这个问题有何见解?

周同学:养由基将军在平地上射箭,环境安全无虞,他射箭时的“空”看似超脱生死,但实际上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只是虚假的“空”。今天他在危险的环境中射箭,“假空”就无法转变成真正的“空”了。

老子:你说得很好。如果内心仍然存在“空”的念头,那就是虚假的“空”。要把“空”的念头“空”掉,才能算作真正的“空”。“空”非空,“空空”为空。

周同学:先生,那我应该如何达到真正的“空”呢?

老子:呵呵,不妨让念头任意发展。

周同学:哦,这样可行吗?难道不应该压制念头吗?

老子:念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还有一个压制它的念头。这两股力量相互作用,才能共生。如果没有了压制的念头,念头也会消失。因此,佛家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如是观照,不要去压制,念头就会迅速地消散,像露珠和闪电一样。

周同学:先生,我还是觉得这很困难。

老子:不要着急,修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反思,是一切修行的起点。

【本章小结】

佛家讲“空”,道家讲“无”,但本质上只是语言体系的不同。本篇以佛家的观点做解,是因为佛家提供相对可行的方法来实践“空”——让念头自由发展。事物的生存都需要阴阳的对立变化,念头也不例外。当一种念头存在时,必然会有另一种压制它的念头出现。因此,与其压制念头,不如任由其快速发展消亡。《道德经》本章中讲“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如何做到呢?不要压制,或许是一种方法。

ps:大家有什么好的问题,可以关注我,私信发我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十章:“空”与“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