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吃亏是福

南怀瑾大师非常推崇清朝的大学问家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留给世人最著名的两句话就是“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对于这两句话,南怀瑾奉为圭臬。

在一次座谈中,南怀瑾大师曾这样说:

人在得意时,聪明才智很容易露锋芒,“其知可及也”,这点大家还可以做得到。但是其实无华、老实平淡、笨笨无能的样子,“其愚不可及也”,这就很难做到了。这里我们就想到清朝名士郑板桥,说过几句很了不起的话:“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人生在世,当然是要精明一点的,但为何南怀瑾大师却独独要人糊涂呢?其实这里的糊涂并非是智力上的糊涂,而是人的识量和器量。

糊涂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度量,是无欲无求之人的一种豁达心态,这种心境太静,对于纷乱复杂的世事来说,是自我排遣的最好方法,是唯一的自我解脱之道。

有时,当我们遇到一些为难事、一些是非,分辨得太清楚反而不是一件好事,此时就不如糊涂一些、豁达一些,保持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反而更有益于见容于时、见容于世。古人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东汉末年时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最终曹操用许攸之计偷袭了袁绍的粮仓乌巢,从而一举将袁军击溃。在击败了袁军之后,曹军在袁绍的营地里发现很多来往信件,其中大多数都是曹操身边的谋士、武将写给袁绍的效忠信,在信中多有对曹操的贬低之处。且不说信的内容,两军交锋时还有人和敌人暗通,可想而知曹操会气愤成什么样了。然而,正当大家都以为曹操会找那些写信的人算账的时候,曹操却做了一件让很多人都惊讶的事情,他连看都没看就将这些信件付之一炬了。

通敌这么大的罪过为什么曹操却能够放过呢?对此他的解释是:与袁绍军交战,自己本就处于下风,连自己都不敢保证一定能够胜利,就更不要说身边的这些谋臣、武将了,危难时刻给自己找一条活路,这又有什么错呢?

我们看,这就是难得的糊涂。即便是对于背叛自己的人,曹操仍能够得过且过,假装这件事没有发生过。有如此豁达的胸襟,这就难怪曹操能够在乱世中成就一番大事业了。而那些至死不渝的追随他的将士们,如典韦、庞德他们不也正是看重了曹操身上这股能办大事的气质吗?

做事难得糊涂,处世则要强调吃亏是福。无论是交朋友还是与陌生人共事,最重要的就是一份诚心。只要我们做到了自己该做的,那么即使得到的是不公的待遇,我们也无须自怨自艾,毕竟世事不是绝对公平的。一味地要求别人平等待我,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有时候做人糊涂一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有人与朋友做生意,朋友总是暗地里黑他的钱,他就假装不知道,还有意无意地多给这位朋友一些,长久之后有人提醒他该提防这位朋友,他却说:“我们是朋友,他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他肯定比我更需要钱。”就是秉承这样吃亏是福的信念,这位朋友与他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最终两个人携手成就了一番伟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管鲍之交。这位懂得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的人就是青史留名的鲍叔牙。

鲍叔牙虽然本身没有太大的才能,但因为有能够吃亏的人生态度,最终结识了管仲这位奇才,不但得到管仲的帮助在当时成就了一番伟业,更在青史上留下了美名。

其实世事往往如此,当你吃亏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委屈,但谁又能保证你今天吃的亏不会在明天得到回报呢?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如鲍叔牙这样不计较一时得失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反而会在之后更容易得到更大的“福报”。

正所谓,“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吃不吃亏不是评判一件事情该不该做的标准。人生的路很长,难不成我们要为了不吃眼前亏而放弃吃亏之后的大好前程吗?若一个人事事要计较得明明白白,处处必想不能吃亏只占便宜,那么在生活中他势必会事事碰壁、事事不顺。

禅法讲究通透,但这种通透是对整个人生来说,而不是在小事上的斤斤计较。有时候在小事上糊涂一些,这对于我们的人生没有害处,即便吃一时的小亏我们得不到回报,但至少对于我们忍辱的耐心也不失为一种磨炼。

酷麦公司传递能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智若愚,吃亏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