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听了两位大师的讲座,李银河+曾奇峰
—为你重新解读爱情、婚姻、家庭和性。
不能不说一下个人的感受。
听之前特别兴奋,满满的期待,题目很大,两位老师的名头更大。
而两天的workshop停下来,不能不说,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却收获甚少,可惜了这一场活动。
主办方在报名时候收集的问询资料好像只是走了流程,没什么针对性,整场演讲都像极了典型的中国式活动,形式大于意义,形式大而空洞,内容乏味可陈。
李银河老师讲爱与性,但是她似乎搞错了时间与观众,这并不是一场10年前对政府的官方工作报告与干巴巴的陈述,无论是演讲的ppt的设计毫无美感可言,不忍直视,好是演讲的内容通篇百度百科的复制黏贴。
就像李老师开了一场久违的个人演唱会,歌迷听着她唱了两天别人的歌,却始终盼不来她自己本人的原创。
早知会是如此的老调重弹,还不如网上她的公众号来到干货多,当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LGBT这几个大字,看到半屋子的人举手示意明白这几个词的含义,她一脸尴尬的笑容,却仍然絮絮叨叨的解释这些词语的全称,而内容也戛然停止在科普这几个词的英文中文名称而已。
作为老一辈的唯物主义科学家,很显然她说并不相信灵魂的存在,自然做爱也不是什么身心灵的结合啦。这纯属个人观点,无可厚非。
旁边的男生很认真的在记录,啪塔帕塔的敲键盘记录,主持人一直试图阻止他,说侵犯版权,我很想告诉他,不用急,这些百度词条都有,人家只是按照年代顺序给你整理了一下。
只不过我听了两天,云里雾里,不知道她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还这一切只是转述一些各国的历史还有旁人的言论。可惜,收获甚微,能触动人心的部分更少。
我想问的是,这样的演讲意义何在,想传达给听众的到底是什么?
曾奇峰
这人厉害了,第一天说了什么不太记得,他第二天对家庭的演绎简直了,没准备什么ppt,直接实操,随机抓了一个听众,一上午整场演讲变成了两人之间的对谈。
公正的说,他很敢,这就好比外科主刀医师请来了一屋子的人现场观摩他的手术。手术有风险,更何况是心理咨询。
听众里面不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看得酣畅淋漓、跃跃欲试,我边上这位就特别带劲,一边看,一边嘴里絮絮叨叨的念念有词,狂热痴迷。
只不过,这样专业性演出对普通老百姓的期待有些过高了,而曾老师对很多专业术语略说一二,也不高兴多加解释,是了,国内有些老师的风格就是,我不说破,点到即止,你们自己悟吧。
然而,这就是为什么,在活动最后,有位男士,憋不住,指责他浪费时间,要求退费,也难怪另一部分听众笑他对牛弹琴,悟性不高了。
对于曾老师的论调,他似乎很喜欢讲反话,将矛盾翻个面,变成亲密。比如婆媳不和等于媳妇想要和婆婆搞同性恋,台下真的听到人说WTF,亲子代沟就代表心里其实在乱伦。
好的吧
当然他也没有花时间自圆其说,这是他的论点,留给你们自己去参透。
我看了看,那天一屋子坐的满满的三百号人,从提问中不难看出,一些粉丝,一些专业人士,一些普通老百姓,冲着这二位的名头,好奇爱、困惑性,对家庭、婚姻想要听听独特的见解。
然而,主办方在两天后急急忙忙给三百人每人一张培训证书,好像在告诉我,不好意思啊,糊弄了你两天,这张纸,再留给你去糊弄一下别人。
这就是大部分国内活动的悲哀,浪费了空前盛世,白白消费了观众的热情。
前两天买了厚厚的性学观止,寄到的时候看到书脚注了李银河推荐,我笑着和朋友说,早知道是她推荐的,就不会买了。
果然,翻了翻目录,还就是教科书一本。
———————————————
思想是自由的,观点是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