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与“安于现状”

        我常常被“知足常乐”和“安于现状”这两个词弄得晕头转向,不明所以。一会儿,有人劝我说,要“知足常乐”;一会儿,有人骂我:你总是“安于现状”!

        最初的时候,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知足常乐”,什么时候该“安于现状”。我以为这俩词是一个意思,后来我才慢慢琢磨出这俩词使用的情况是不同的。

        我个人的理解,“知足常乐”说的是,我们在物质上不要太去攀比,我们要知足,我们要和自己之前的物质生活相比。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境遇不同、心性不同,没法去横着去比,我们得和自己的以前相比,我们是不是比以前日子好多了?这样一比,我们的幸福感觉就溢满了嘴角。什么是“安于现状”?我个人的理解,这说的应该是精神层面的事。这词儿就是说,我们认为自己目前的存在状态已经只能这样了,没什么奔头儿了,混日子呗,生活没有啥目标了,反正房也有了,车也有了,大不了车子换个豪华的,于是我们在工作上按部就班,两点一线,反正就是不思进取,没更多希望,没想在业务上更多突破限制。我知道,这是我们失去了“我可以变得更好”的信心。我们不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加优秀或卓越。可是,我们在评选“优秀”“高级”时,却争得面红耳赤。这是因为我们渴望在物质上“优秀”和“高级”,我们不怎么渴望在行为实践上“优秀”和“高级”。我们人啊,多数都是羡慕成功者手里的果实的,我们从未羡慕过成功者走过的一串串脚印。我觉得这是一种狼狈的活法。我深切体验过这种尴尬。这种争过来争过去的结果,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争到手儿的,暗自庆幸,沾沾自喜。没争到手儿的,暗自伤心,闷闷不乐。这种明争暗斗还衍生出很多闹剧、喜剧,甚至是弄虚作假的剧。

        我认为导致闹剧喜剧频出,抛开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完善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精神(技术、价值)层面“安于现状”,在物质层面却不能“知足常乐”的缘故。我从来不否定按劳计酬的分配方式,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只要不是生产一个具体的产品或者销售一种显而易见的业务,我们的劳动有时很难在短暂有限的时空里看出高下。这就需要我们豁达一些。

        我相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的效果是很快可以看得出来的,树人的伟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没那么容易从一些表面数据显现出来。可是,它却能源源不断地从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体现。

        我希望,有幸进入了树人行业的同仁们,能重拾信心,重树目标,努力进取,不要在技术层面“安于现状”,尽量在物质上“知足常乐”,让我们一起昂首阔步,在新的时代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足常乐”与“安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