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经中学习情绪管理》【726】

大家好,我叫王丽娟,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在诗经中学习情绪管理》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一句很有名,《诗经》的开头是《关雎》,有一种说法是,孔子所说的《关雎》在这里指代的是整部的《诗经》

孔子说《关雎》,或者说《诗经》最动人之处,在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乐而不淫,”淫,值得是泛滥,《诗经》在描述快乐的情景时并不泛滥,美好而有节制,不会让你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哀而不伤,”《诗经》所发出的情思虽然能换回我们的愁绪,让我们感觉有些难过,但不,“伤”。朱嘉在《论语集注》中说,“哀之过而害于和,”才叫做伤,如果哀痛太过,打破了和谐,就是伤了。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孔子的文艺观。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提倡这样的文艺观,到他自己却并不是这样,他在齐国时,听到了韵乐,为之沉醉,回来以后竟然三个月尝不出肉味。

孔子很爱吃肉,可谓无肉不欢,但是他听完音乐之后,对吃肉都失去了兴趣,因为他始终沉浸在音乐中,这算不算乐而不淫,当然不算,一首歌听完,连续三个月沉侵其中,这已经算泛滥了。

孔子最喜爱的学生颜回去世时,孔子哭之恸,难过的嚎啕大哭,孔子痛苦的画面,我们都能够想象出来。

有人问他:“你哭成这样,是不是太过分了。”

孔子说:“不为这样的人难过,还能为谁难过呢。”

他对音乐的喜爱是无法掩饰的,对颜回的悲观是无法抑制的,她的喜悦和悲痛,都是如潮水般泛滥彭勇的,他并没有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还有另一种说法,

孔子的乐儿哀,都是发自本心的,只要你发自本心,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有一些故意瘙痒,浮在表面的乐,就是泛滥的乐。比如一些低俗的小品。

无底线的逗笑观众,仿佛在挠观众的咯吱窝,还有些电视节目因为故意制造话题,吸引人的眼球,故意编写夸张的,突破人类底线的虚假剧情。在找人演出来。让人快乐到极致,痛苦到极致,背离了本心

如果像孔子那样,快乐时发自内心的笑,难过时发自本心的难过,连流泪何时停止,都是顺其自然的,并不会规定自己三天或者一个星期走出难过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诗经中学习情绪管理》【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