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我不是酸。但看到这种问题,不能不说上两句。明星进入教辅资料,本就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这真的合适吗?有些老师认为,这是辅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方式。不过,我很好奇,这种辅助真的有什么意义和实质性的作用吗?


还有人说,时代需要进步,不能因循守旧,文化需要开放,放明星进入辅导资料符合时代的开放精神。好吧,咱们是不是把因循守旧和开放理解得太过肤浅?难道开放就是要把所谓的明星艺人放在教材中供学生瞻仰?那最近流行的韦神韦东奕是不是也应该在教辅书中占有一席之地?我想这是应该的。


我们总是认为开放,那就是包容几乎所有的事情。而别有用心的人总是在用“开放”这个免死金牌来为自己可笑而错误的实践作盾。这种局面是该改一改了,教育不是儿戏,它关乎将来年轻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既然要开放,那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去见识更多我们平常并不熟知的历史人物呢?比如某些哲学家或者科学家呢?为什么我们不去了解尼采、叔本华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特斯拉呢?他们的生平故事同样有趣,而且了解他们至少是有意义的。


我们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将人描述的不像人,以至于让学生失去了探索历史人物的兴趣。对于伏尔泰,我们仅仅知道他是个哲学家;对于牛顿,我们仅仅了解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对于托尔斯泰,我们仅仅听说过他的伟大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对历史人物的片面的解析,也无怪乎孩子们对其没有兴趣。


我们对开放精神的理解停留在“推陈出新”之上,至于什么“陈”,什么“新”,已完全没有衡量的标准和原则。以至于现在网络中只要出现了一些名人被冠以文化之名,就可能被列入孩子们的辅导资料中。当然,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红人出现,那是不是我们今后的辅导材料都将充斥着各种类似的“看脸”的标题和答案?有人给出的理由非常可笑,以他们素质的高低(比如在直播间不说脏话)作为凭据,认为其足以被作为“偶像”看待?我想问的是,什么时候我们对“偶像”的要求如此之低了呢?


教育的开放应当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为出发点,若离开了这个基本点,再怎么推陈出新也是无济于事。况且明星们已经无需让教辅资料为其另行宣传了,他们的海报、代言和影视剧铺天盖地,学生们想不知道都难。


最后:


我觉得现在教育的问题应当是将现有的内容“趣味化”,这才是当局者应该做的事情。避免将“教书育人”作为满足个人私欲和猎奇心理的堂而皇之的理由,如此才能长远和稳健。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