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馈倾向

《穷查理宝典》第十一讲:人类误判心理学。


人们早就发现,和猿类,猴类,狗类等其他许多认知能力较为低下的物种相同,人类身上也有以德报德,以牙还牙的极端倾向;这种倾向明显能够促进有利于成员利益的团体合作。这跟很多社会性的动物的基因程序很相似。


在我们的文化里,“以牙还牙”从来都不符合“崇高道德”的标准,但却是现实中最符合大众认知的行为模式。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以德报怨”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结合昨天提到的“康德式公平”,不得不说,理论上,当“以德报怨”变为普遍的行为准则,那在康德式公平倾向和回馈倾向的作用下,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的确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并逐渐趋于“理想”。

但在现实中,因为人的利己本性,这种乌托邦式的社会形态并没有实现的基础。所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确实是最现实也是相对理想的行为准则。


不过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具体操作上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当你真的觉得骂人是正确的时候,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等到明天再骂。”

2、“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简单来说,以“多”德报“少德”,以“慢”直报“快怨”。


“回馈倾向”的启示:

除了我们本身的善意,我们更应该去多做有目的的善行,我们明白康德式的公平无法通过“绝对命令”达成,只有“相对命令”才有可能无限接近。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馈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