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笔记流技术
[片段来源]:《如何高效学习》
【R:原文片段】
我在课堂上曾经使用一种记笔记的方法,对信息量较大的课程效果不错,我把这种记笔记的方法称为笔记流技术。笔记流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平台以联系学到的东西。大多数人采用的画线、画圈等传统记笔记的方式被很多“流”(虽然有些杂乱)替代。
使用笔记流时,首先写下最主要的观点,尽量用很短的单词来替换完整的句子,这可能会降低可读性,但是提高了上课时的学习效率。事实、日期、细节和描写要尽量减少单词量,不要写冗长的段落。
一旦你写下了一个观点,下一步就是在这个观点和其他观点之间画上一些箭头,观点不是建立成金字塔式的结构,而是呈现出相互关联的关系,这个过程与实际的整体性学习策略类似,观点连在一张网中。
楣华作业
why
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记了那么多年笔记,却依然还是记不全记不完整,特别是面对较大信息量的课程的时候,边听边记,如果用传统的笔记方式来记录的话,有可能记得了笔记却忽略了课堂上的内容,专注于听疏于笔记,课后想回顾的时候就没有了相关信息的提醒,因此需要一种记笔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而这个笔记法叫:笔记流技术
what
笔记流技术,是一种可以提供一个平台来联系所学到的知识,让我们在面对信息量较大的课程的时候,可以通过精短的词句,箭头,连线,来链接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观点,形成一张知识网!
how 使用笔记流,有2大步骤:抓观点,强链接!
1、抓观点:在听的时候,写下最主要的观点,以词代句,尽可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来记录关键且主要的观点!
2、强链接:记的观点一个接着一个,要让观点之间形成链接,中间需画上一些箭头让彼此有联系,课后回顾也能回忆起个所以然!
例:以片段为例的笔记流!
where 笔记流技术适合在听课的时候快速记笔记,也适合看书的时候抓关键与链接,让我们能把观点间的关系相联系,也便于事后拓展拓宽知识面!在整理思路的时候,笔记流也适用,把重要信息写下来,一路连线,思路会越弄越清晰哦!
个人是很喜欢笔记流的,附上第一天听课的RIA笔记
十二点评
哇,十二也非常喜欢这种笔记流~
① 先描述问题why,再提出方法what,非常顺畅呦
②两种常见方式的对比,很写实~ 牵引出完美解决的方法,是理解后的重述
③长句表述的功力很强哦,比如what,用在什么情境下,通过什么方法来达到什么目的,简练而全面。喜欢~~
④How也很清晰,更主要是用自己的图做了演示。相信整篇下来,在他人阅读清楚的同时,自己也有好的理解。
⑤where列出了三个应用场景,以及每种不同的作用,非常赞哦
探讨:感觉它有点像思维导图和图解的结合,思维导图整理大的逻辑,提炼关键字;图解也是提炼关键字,但在更细的颗粒度上,用不同的容器(箭头、圈圈框框等)收纳关键字,在纸面上更自由~
如果楣华喜欢,可以多参考相关的书籍和例图~
秋香作业
[What]本次拆页讲解了笔记流技术,是通过还原自己对他人的观点等的过程,并以笔记的方式将对方的信息模块以及信息模块之间的关系,有时会加入自己的理解和逻辑,所整理出的笔记,这种记笔记的方法,有助于使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理论等产生链接,已达到丰富自己知识体系的目的。
[Why]一谈到做笔记,以往我认为整齐能抓住重点就是一份好笔记,这个笔记是没有通过自己的转化就只是摘抄书中的内容仅此而已,而笔记流记是记住关键词用线或圈连接起来,能够带来更多的深挖。
[How]
(1)在看书或培训等之前,准备一摞A4纸备用。
(2)整理书籍自身架构,在A4纸描述概况关系。
(3)细化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容自身的内容。
(4)针对重点反复阅读对笔记流进行补充。
(5)主题阅读,扩充笔记流的内容。
[Where]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信息量比较大培训中,或是梳理复杂人物关系。、
十二点评
哇,今天有对How做了逐条的罗列,越来越有感觉了
如果需要提升的话,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还可试着更准确,比如笔记流的方法对于信息量较大的课程是更有优势的,它的方法是先用最简练的文字写下观点,在观点之间找到关联并呈现,而整个I便签的方向和具体方法更偏向阅读一本书,没有看到原文的这两个突出的动作,精准度尚欠缺。
不过I便签整体结构是比较清楚的,很棒~
可以参考上我对原文加黑的关键词,试着抛开原文,只保留关键词,能否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丰满关键字,写出一个自己的I便签呢~
继续加油哦~
云发作业:
What:什么是笔记流技术
面对信息量大的时,如何做到记录信息并能快速的找出其中观点或观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实现由点到线到面的网状结构,达到长期记忆。这种方法叫笔记流技术。
How:笔记流技术,如何做了?
第一步:观点/关键要点:写出最主要的观点,用精炼、简洁的词代替完整句子或段落。
第二步:关联性:所写出来的观点,要让观点之间强制发生关系,没有关系要找关系,通过图表法、箭头、画圈等视觉化图标划出之间的关系,形成由点到线到面的网状结构,达到长期记忆。
Why:笔记流技术带来的好处?
在工作当中,如开会或培训,面对像这样信息量较大的时候,因担心遗漏或遗忘,我们要么是全部记录下来,要么是录音下来,要么是写出重点或要求…,会议结束后,我们较多的人都停留在知的层面,而懂的层面不够,不懂这些观点之间的关联性或者没有意识到这些观点之间的关系,所以结果是:随着时间推移,很快就遗忘了信息和观点。
Where:笔记流技术适合我们职场培训和开会,把观点或重点写下来,能帮到我们找到观点与观点的之间的关联性,更好的理清思路。
十二点评
哇,云发的what概括的很棒哦,厉害~
而且关键点找到把握的非常准,并用自己的语言重构,我认为整体非常优秀!
如果一定要吹毛求疵,接下来可以关注到,虽然3W1H有各自的方向,但I便签是个整体,可以考虑之间的衔接以及流畅感。
五分加精啦~
志如作业
[what]
笔记流技术,整体性学习策略,相互关联,观点连在一张网中
[Why]
面对信息量较大的课程时,大多数人采用的画线、画圈等传统笔记效率不高,笔记流技术可用整体性思维,把观点串联在一起,提升学习效率。
[how]
1、写最主要的观点,避免冗长
2、画箭头,整体性思维,观点串联
[where]
信息量较大的会议、课程等,注意避免冗长,要有整体性思维
十二点评:
依然很精炼呦。
写便签其实最高境界是精而准,多一分都是有用的,少一些就不够准确。
志如的便签如果自己读书使用,很具实用性,但如果我们想更进一步,要更深度理解这个便签,还是可以更深挖掘。
如何深挖,比如why,笔记流好用,好在哪里?能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它给到的方法为什么就有效,和它类似的方法为什么在这样的使用场景下就不如它有用?深度的辨析,寻找细微差距,是防止I便签附会旧知,练习自己深度思考的有效方法。
如果以拆书家为目标,建议多花点时间,更丰满和深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