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的故事》-华山论剑之独孤九剑

引子:

风清扬道:“修习独孤九剑,要旨是在一个‘悟’字,决不在死记硬记。等到通晓了这九剑的剑意,则无所施而不可,无所不出,无所不入,便是将全部变化尽数忘记,也不相干,临敌之际,更是忘记得越干净彻底,越不受原来剑法的拘束。现在我将此经传于你,以后个人造化全在你自己了。”

令狐冲道:“是,太师叔”

风清扬在华山传经授艺,日后令狐冲叱诧江湖、行侠仗义,施展独孤九剑战嵩山、赢武当、败少林、在小说的江湖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电缆的江湖里,有这么一家厂,它坐落于华山之侧,经前辈传经授艺,发奋图强,练就了神功。曾几何时,它在电缆行业所向披靡,拥有了问鼎中原的实力,为电缆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它.

第一章: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阿房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 ,上面的诗句就是杜牧对阿房宫的描写,其恢弘程度可见一斑,阿房宫并未建好,就由着一把大火,随着那雨打风吹去,泯灭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

但谁又能想到,2100多年后的1950年代,在其旧址毗邻的土地上,一片巨大恢弘的工业区拔地而起,无论其规模,还是建制,都让阿房宫相形见绌,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聊的主角.

就让咱们就慢慢道来吧.

1953年10月,一辆崭新的拉达小汽车载着三个人,箭一般的开出了西安古城的玉祥门,沿着郊外的土路,一路颠簸驶向古城的西郊. 路边的树木和荒草逐渐茂密起来,金秋十月虽是西安最好的季节,可也难掩西郊的荒芜和萧条.

车辆停稳,从车上下来两个中国人,和一个人高马大的苏联人.三人在路边吸起了香烟,又一边比划着一边讨论起来,然后返折回车里,掉头返回了西安城.

这三个人分别是:

图片

李富春: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

图片

段君毅:时任一机部副部长

苏联人:苏联援建项目的负责人

这次出行之后,西安西郊一片面积巨大的土地被规划出来,大批的工业项目在此陆续动工修建. 他们是:

西安开关整流器厂

西安高压电瓷厂

西安电力电容器厂

西安绝缘材料厂

先变压器电炉厂

西安电缆厂

图片

最后一个压轴儿出场的西安电缆厂,就是咱们今天要聊的主角.

第二章: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1958年6月10日,一个叫做西安电线厂的大型工厂开始筹建了,同年10月1日改名为西安电缆厂筹备处。

好戏即将上演.

在金庸的小说里,为什么令狐冲的武功能够进展神速、日臻化境?

看看他的成长史就能知道,先是风清扬传了独孤九剑、后是方证大师传了易筋经,有了高手传经,才会所向无敌.

在电缆的江湖里,西安电缆厂的境遇也与他有点相似,在建厂之初,就得到了真经,而且国家还给派来了会念真经的师傅. 这样的事情,在西安电缆厂的历史中,一共发生过两次. 咱先说说第一次吧.

为了帮助西安电缆厂建厂,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西安电缆厂由哈尔滨电线厂(现哈尔滨电缆厂)和446厂(现西安绝缘材料厂)共同负责包建。

哈尔滨电线厂大家都熟悉吧,它是由沈阳电缆厂分出去的工厂,一度作为沈阳电缆厂的总部,技术水平可见一斑.

好了,现在真经有了,会念经的师傅也已就位.就差开工了.

但是1958年以来,陕西省建设项目上马太多,建筑材料和施工力量严重不足,国家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了排队,很不幸,西安电缆厂都没有排上队,刚开工就要缓建了.

图片

工厂的团队着急了,大家赶紧开了一个会,会上一致认为,技术上,工厂有老厂支援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工人;材料上,可以在地方政府和兄弟厂的支持下求得解决。最后的结论是:不停工,接着干.

可困难是非常现实的. 除了国家调拨的一些废钢铁外,什么材料也没有,于是西安电缆厂的职工们开始想办法了.

有些老工人在废钢铁收购站找到了一些旧齿轮、轴和轴瓦等作为土设备的零件;有些职工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到人民公社或木材加工厂买到了一些旧木料用来制造机身和零件;没有厂房,职工们就在露天或宿舍内工作,还建设了二千六百多平方公尺的茅棚。

图片

就这样他们制出了孔模机、中拉机、漆包机、绞线机等十几台土设备。经过试验,这些设备性能良好,完全可以代替洋设备进行生产。他们还制造了三十多台土设备,并在土厂房里安装自己制造的土机器,开始试制新产品。

图片

这种让人即熟悉又动人的场面,在沈阳电缆厂发生过,在昆明电缆厂发生过,在郑州电缆厂也发生过,如今又在西安电缆厂发生. 老一辈电缆人这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是写在股子里的,这种精神也传承给了如今无数中国的电缆企业.

1959年7月,中央批准设立西北电力制造公司,这个公司包括西安电缆厂、西安开关整流器厂、西安高压电瓷厂、西安电力电容器厂、西安绝缘材料厂、西安变压器电炉厂等多家工厂.

西北电力制造公司后来发展成为96家央企之一的中国西电集团,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这些咱们后面再说,咱们继续说西安电缆厂.

1964年12月17日又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第二次传经开始.

为了加强内地建设,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决定将沈阳电缆厂部分设备(通讯电缆车间)和人员(400人)迁往西安,并入西安电缆厂。 国家不仅发来了真经,还派来了会念经的师傅,并且自带家伙事儿住下不走了.

经过紧张的厂房建造、工程改造和设备安装调试,长途通信电缆产品于1965年9月16日投产,9月30日生产出成品。

至此,西安电缆厂正式成为生产通信电缆为主的电线电缆工厂,并且在这个领域独领风骚,所向披靡.

到1980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西安电缆厂逐渐走向巅峰,和众多兄弟单位一起组成的工业集群巍巍壮观. 在西安大庆路主道两侧,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布局集中、具有成套优势的高压输变电设备和电工产品的制造基地与科研试验基地,西安“电工城”初具规模,彼时大庆路周边的胜景可谓: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工厂建设都这样了,那么彼时,西安电缆厂的职工、子弟的生活怎么样呢?

当时的大庆路,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以下场景:

街上奔跑着带两根“天线”的电车,两节大车箱中间中齿轮连接起来,人坐在里面摇摇晃晃;

街边的烤肉摊永远存在,红色塑料罩子配合着白炽灯昏黄的灯光,照映着木炭燃烧着的烤炉,烤肉师傅熟练的握着两大把肉来回翻滚,不时撒上盐和辣子面孜然,这里是附近人的美食天堂;

下了班的工人,时不时聚在一起吃宵夜打麻将,或者相约去打球,总之大家的业余时间都相当丰富;

那些厂里的“子弟”们,因为父辈都在同一家单位工作,彼此之间都太熟悉了,互相串门吃饭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当然做了坏事也不好隐瞒,因为总会被大人们通过电话问出来。那时候的人们过着朴素、亲切而又祥和的小日子。

图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的西安电缆厂已成功实现转型,并更名为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继续在电缆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几十年走来,西安电缆厂在电缆行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开创了无数个中国第一:

第一条铁路长途对称通信电缆;

第一条3600路小同轴电缆;

第一条铁路光电综合电缆;

第一条全塑市话电缆;

第一条电气化铁路UM71系统信号电缆-秦沈专线;

第一条点式应答器设备传输用电缆(LEU);

第一条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

第一条客运专线接地系统专用贯通地缆.......

图片

西安电缆厂所属的中国西电集团,更是发展成为集科研、开发、制造、贸易、金融为一体的大型央企,包括2家上市公司(名称:中国西电,股票代码:601179;宝光股份,股票代码:600379),职工总数15500余人,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名单,2021年实现销售营收141亿元.

地主说:

1984年夏,夜已经深了,西安电缆厂裸线拉丝车间里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声中,工人们还在热火朝天的生产着.依旧干热的夜风,从车间大敞的东门闯进来,在车间里横冲直撞了一番,又灰溜溜的从西门跑开了,不但没有带来一丝凉爽,反而带来更多的燥热,工作服上汗水早已蒸干,只留下晶莹洁白的汗碱.

拉丝机旁站着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各项数据和他发现的问题.他是西安电缆厂裸线车间的技术员,来厂已经2年,他自己也说不清这是它在机台边度过的第多少个日夜了.

他要解决的问题是:夏天拉丝时,铜丝容易氧化变色的问题. 而他就是要通过对拉丝摩擦的机理研究,解决这一问题.

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多年以后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他就是雒建斌

图片

从那时起,雒建斌就对摩擦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直深耕于这个领域。在薄膜润滑、超滑领域,首次提出“薄膜润滑状态”概念,填补了弹流润滑与边界润滑之间的理论空白,成为全世界最顶尖、最厉害的科学家,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摩擦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西安电缆厂能有这么长足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如雒建斌院士这样的人才,他们专精于本职岗位,精研业务,前赴后继,几十年如一日,积跬步至千里,才有了企业的发展,行业的进步.

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我们电缆行业整体的写照.

从另外一个视角看,我们有时候总认为只有互联网、5G、芯片等才是高科技行业,电缆行业已经是夕阳产业,属于“脱大坯”的低端活儿,这其实也是一个认知的误区.

电缆行业的技术创新,其实一直和其它高科技行业联系紧密、并且互有借鉴。它既不“夕阳”,也不“低端”,就如导体拉丝这样电缆行业最普通、最平凡的工作,只要下足功夫,一样能改变行业发展,改变人类认知,甚至改变世界.

这一点雒建斌做到了.

特别感谢江福章、黄晓勇先生对本文写作的帮助

参考资料:

1  西电光电缆有限公司官网

2  部分网络资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缆的故事》-华山论剑之独孤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