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4听书笔记:有知识和有智慧有什么不同?

人但凡要生活得好,工作有成就,总是离不开这三样东西——知识、智慧和能力。

知识的作用自不消说。1597年,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沉思录》中喊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让人振聋发聩的口号。今天,追求知识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人生信条。人们相信,通过读书、求学和掌握知识,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也可以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在社会层面,今天也有比过去任何时代都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人才的氛围。然而,有很多人上了很多年学,学了一肚子知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想要过好这一生,只有知识、有文化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一个有知识、有技艺的人,在一个由别人给自己做安排的社会中,能够靠知识和手艺养活自己。但是,在一个自由发展的社会中,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对社会产生影响,甚至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光靠知识和技艺显然是不够的,还得靠智慧。

虽然知识和智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今天绝大部分人都比古代的学者更有知识,但却未必比他们更有智慧。一个人可能学富五车,但他完全可能是在不断重复他人的思想,自己却不善于思考,甚至懒得思考,没有判断力。这样,拥有的知识再多,他在生活中也可能会做出许多误判而耽误自己的人生。相反,像苏格拉底那样的人,逢人便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倒是最富有智慧,因为他知道自己认知的局限性,才会不断探究人性的本质和未知世界的奥秘。

今天,很多人会花上40万美元买一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以便有机会聆听巴菲特的教诲。要论拥有的投资知识,世界上超过巴菲特的人非常多,而且还会越来越多,但是要论对待财富的智慧,就很少有人能够和巴菲特相比了。在过去,经常有一些有知识但无所畏惧的人说巴菲特的知识结构过时了,但是几年之后,事实证明巴菲特依然是对的,而嘲笑他的人早已不知躲到哪里去了。这便是知识和智慧的差别。

我有一位朋友,算得上是中国最有金融知识的人之一。他聆听了巴菲特的教诲后,他说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后来,他又找到了一位在他看来“中国最有智慧的人”,那位智者帮他分析世界大势,引导他投资全球两个发展最快的市场。五六年后,他在那两个市场成为了全世界最重要的投资人,获得了巨大的投资回报。这位朋友就讲,今天的世界不再缺乏有知识的人了,但是有智慧的人依然凤毛麟角。

我经常会把知识比作术,技术的“术”,把智慧比作道,道法的“道”。道可以驾驭术。没有智慧的知识,对人来讲有时是一种负担,知识越多,负担越沉重,会把人困在其中。中国有句老话,“淹死会水的,打死会拳的”,说的就是人陷入对自己知识和技能的盲目自信,以至于做出了蠢事。因此,只有通过道来驾驭术才能做出有益的事情。比如,一个人学会开车,这是掌握了技能,也就是掌握了术的层面的知识;而懂得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要谨慎,则是理解了道。如果没有开车之道,技术越高可能越危险。

遗憾的是,今天很多人只重视术层面的知识,却忽视了道层面的智慧,结果过得很辛苦。这其中的道理也不难理解。世界上的知识有很多,学都学不完。虽然今天的人和过去的人相比知识多了很多,但依然是有限的。再博学的人在无限的知识面前都会黯然失色,也正是因为如此,庄子才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感叹。这些人在面对未知的世界时,常常依然感到不知所措。智慧则不同,因为智慧是富有创造性的,它不被有限所困,面对无限世界反而显得生机勃勃,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知识。有了智慧,只要有条件,再获得知识反而会成为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

世界上的智慧有很多,任何人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是最基本的智慧,也就是“元智慧”。元智慧并不深奥,很容易掌握,但却对我们的人生非常重要。掌握了这些智慧,不仅现有的知识不会成为负担,任何未知世界也都会成为我们发展的舞台。而在《元智慧》这本书中,我会重点论述要过这一生,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所需要的各种基本智慧。

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获得智慧的方法不一样。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去获取,智慧则要靠“悟”来获得。这个“悟”是指自己去觉悟、去领悟。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真正领悟了,使用起来才能融会贯通。因此,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这是大家所熟悉的;而获得智慧的过程则是一种修行,这是很多人之前没有体验过的。

说到修行,很多人会想到高僧隐士。但实际上,对于生活智慧的修行,是不可能在学者的书斋中,或者隐士的草庐中完成的,而要到大千世界里去感知,去触碰世间万物,去体会人情冷暖。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股市有风险”这句话大家都知道,这属于常识性的知识。但是,听过这个常识,不等于掌握了控制风险的智慧。很多人在纸上练习了无数次炒股,也就是俗称的纸(上)交(易),似乎练得很熟了,而且风险控制得很好了,可一旦开始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操作时,常常会亏得一塌糊涂。只有真正在股市上体验过,一个人才能获得投资的智慧,否则学习再多的知识也没用。

至于如何获得最基本的智慧,《元智慧》这本书会讲到。

有了智慧和知识,还需要有能力把事情做成。古往今来,世界上有不少学富五车,又有大智慧的人,但是他们只能当好的谋士,却难以亲力亲为地做成一件大事,这些人所缺的是做具体事情的能力。

我们今天接受教育,除了学习知识,很重要的目的是培养能力。通常,大家在学校里培养的都是具体的专业能力,它们是易见的、好量化、好度量的,也可以被称为“硬能力”。比如,大家学习计算机,编程能力就属于这种硬能力。编程能力的高低,周围人很容易就能看出来。但是,我们还需要很多“软能力”,这些能力偏偏学校还不教。比如,编写一个大型程序,需要把几个人组织起来一起工作,工作的效率和如何组织这几个人、如何分配任务有很大的关系。这种能力就属于软能力。大家在工作中可能注意过一个现象,有些人看似毕业的学校不是很好,专业能力也不是很强,却非常受领导器重,绩效很好,被提拔得很快。其实,这些人常常就是软能力很强,而那些软能力并不像专业能力那样容易被注意到,被量化和度量。

每个人所需要的软能力其实很多。在《软能力》这本书中,我重点讨论了五种比较基本的,每个人都需要,而且能够慢慢培养起来的软能力,包括交往力、洞察力、分辨力、职场力和行动力。这些能力培养起来之后,人就能在职业上和生活中,比别人走得更远。

那么,智慧和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智慧让我们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地方,能力让我们达到那个地方。缺了智慧,我们会迷失方向,再努力可能也是徒劳的。缺乏了能力,我们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看着一个个大好的机会,一个个从身边溜过却抓不住。

因此,我希望广大读者朋友们在读完这两本书后,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上升为智慧,这样知识才能够显示出它们的价值,然后还能够培养起专业之外的能力,最终在智慧的引导下,通过付诸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职业理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704听书笔记:有知识和有智慧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