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着茶茶玩,家里来了两个小女孩,一对姐妹。我们正好在吃菠萝蜜,就给了她们一人一块。其中一个小女孩年龄大概四五岁的样子,立马吃得特别开心了。
另外一个女孩年龄稍大一些,她拿在手里不吃,还追问我这是什么?我如实回答。她却说,这个看起来就不好吃。我心里想着,小孩子一般会喜欢吃的,她一定是不好意思吃吧。
于是我告诉她,菠萝蜜很甜的,你没吃过就试试,一定会觉得好吃的。
小女孩听了我的话吃了一口,立马就放下了,说不好吃。这时候她妹妹差不多已经吃完了一块。我只能说那给你妹妹吃吧。
看着她,我好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那时候姑姑是在在外务工的,每次我们都很喜欢她们回来,只要回来我们就有好吃的零食。
大概十来岁的时候,姑姑带来一包鸡腿,当时鸡腿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心里都很想吃,却不敢说,更不敢去吃。
然后奶奶就说了一句,今天怎么看到吃的都不吃呢?以往都是要抢着吃的。当然语气比这还要严厉一些。
这下我们更不敢吃了,不过我们到底有没有吃鸡腿我已经忘记了。但是当时产生的一种自卑和羞耻,让我甚至有种想钻到地底下的冲动,我现在依然印象深刻。
还有一次姑姑带着她的儿子女儿去买衣服,我也去了。一旁的我,看着衣服很漂亮,也很想要,可是就是不敢说。
然后姑姑提出给我买衣服,我拒绝了,即使心里很想要,我也拒绝了。因为父母曾经跟我说过,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长大后,我越来越明白自己缺什么,就会在意什么。
小时候,我总觉得别人家真好,总觉得他们吃的东西很多,而且穿的衣服都很好,非常羡慕,可是又不能有所表现。以至于即使我想要,我也不会表现出来,甚至不能坦诚的面对自己的这个想法。
这种心理对我的影响,就是性格变得非常的内向,这种内向和不自信一直持续到读初中。读高中时,我才真正的找到一种方式克服自己心中的不自信,那就是努力读书,有个好成绩。
当然内向的根依然深种在我的性格之中。我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人越多,给我的感觉会越累。我适合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补充能量。
可以说曾经在物质上的缺乏,的确对我的心理产生了影响。这并不是说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多好的物质。物质的缺乏可以通过日常的教育去弥补。
作为普通家庭的父母,肯定是无法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以后我们的孩子还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攀比。那么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是不可缺少的。
一、让孩子学会坦然的接受别人的赠予
孩子的心理是十分敏感的,孩子能够清晰的感知到自己和别人不同。叔叔家里是在外做生意的,家里条件比我家好很多,而我们家种田。每逢暑假,我就非常羡慕叔叔家的孩子,羡慕他们能够去外地,还能够吃很多好吃的,而我们只能留在家里干农活。
有时候叔叔也会说让我们也跟着去外地玩一下,但是每次我们都会拒绝。
基于此,我觉得父母坦然的告诉孩子,接受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要说谢谢,就显得很有礼貌了。别人的赠予如果只是客套,那就直接对孩子说清楚。肯定孩子内心的欲望,尊重他的想法,并真心的和孩子交流。
有时候我带茶茶出去,我不会刻意的回避他人的好意,别人给的东西,茶茶如果想要就接受,不想要就礼貌的拒绝。
当然我也会坦然的给别人吃的,不会说多余的话,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贪嘴呢?怎么还好意思要别人的东西呢?
有时候,你在意的东西,往往就是你缺少的东西。
作为父母,如果能够让孩子学会坦然接受别人的赠予。不过分的要求,也不强烈的拒绝。想必孩子在面对和别人的差异时也会坦然很多。孩子的心理有时候是父母心理的折射。
有时候,是我们想得太复杂,一两岁的孩子可以毫无顾忌的接受他人的好意。只要我们心存善意,坦然接受他人的善意有何不可呢?
父母是无法满足孩子的全部需求的,也应该直接告诉孩子,让孩子适当的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教会孩子让他们毫无理由的克制自己的欲望。
二、对孩子少一些指责,不要随意贴标签
这一点尤其是在外人面前需要做到。很多父母,对于孩子贪吃或者想要其他的什么东西时,总会直接指责。孩子看似还小,并不懂事,实际上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就曾经被父母贴上贪吃的标签,家里零食基本一天就能吃完,有时候父母还会在外人面前开骂,那时候我的羞耻感很强烈,这样不得不慢慢克制自己吃东西了,连带着也会克制其他的欲望,所以现在我的很多想法都不会直接告诉别人。
正是因为给的不多,孩子就会越想要。父母没法满足,孩子要不到,甚至会让孩子一种最基本的期待破灭。孩子慢慢就会把这种心理视为一种罪恶,同时心里也会慢慢压制自己其他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越来越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想法。
所以不管家里条件如何,父母都应该坦然的告诉孩子。慢慢引导孩子积极乐观的看待未来,即使现在无法满足,但是未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变。让孩子形成更加自信积极的心理。
我在这个不好意思吃菠萝蜜的女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管她是不是真的不喜欢吃,但是也希望她能够做最真实的自己,别因为他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