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时到底该不该打?今天就说说这个问题!

今天的主题是“父母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其实这个主题并不是说我们想养育好孩子,就必须要学一点心理学,但学一点心理学肯定会有些帮助。

有一位精神分析的著名学者经常做一些公众演讲,有一个主题是‘人们对于精神分析存在哪些误解?’

其中有一个误解说很多人在接触了一些精神分析的理论之后,发现孩子成长中间每一个阶段都有很多重要的成长任务,会认为如果父母给予过多的满足,或者说父母给予的关注和满足不够,那么孩子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就会说养育孩子真是太难了,要懂那么多。

这位精神分析的著名学者说这是一种误解,精神分析理论存在的历史没有人类生存的历史那么悠久,而且我们应该认为人类历史上大部分人是健康的,没有精神分析理论的时期,大部分人也是健康的。并不是大部分人都是存在着心理问题的。

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间,我们并不需要知道那么多必须来自书本、科学家的知识才能养好孩子。

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间,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有相当的容错率的,我们每个人、每个健康的人、今天能够幸福快乐的人,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间并不是说是一切都是恰到好处的匹配、恰到好处的环境。

想要有既不过于完美又不过于挫败恰到好处的环境其实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我们的成长环境中间总会有那样或这样的不合适,但是我们绝大部分人是能够健康的成长起来的。

我很喜欢的一个电影《金色池塘》里面构建了一个情节,主角的女儿觉得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间受到了父亲的很多批评和压抑,她觉得父亲对自己是不够理解、不够关爱的,所以一直对父亲有很多的怨恨。

当她成年之后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见她父亲,仍然会跟父亲说几句话就吵起来,两人成天都黑着脸。

这样的情况下,她的妈妈说了一段话“谁的成长中间是完美的呢?谁的成长中间没有过一些伤害和挫折呢?今天你还不把这些伤害和挫折放下,又有什么用?”(大致这个意思,但是原文的台词肯定比我说的更加动人和精确)。

我们在成长中间是有一定的容错率的,是能够容忍一些挫折甚至创伤和一些不完美环境的。

妈妈的话点醒了女儿,让女儿开始思索,而且女儿现在已经成年了,已经具有一些可以消化这些挫折伤害的能力,已经具备可以去成长的能力,在电影里,她和她的父亲最终还是达到了一种和解。

我们成长的环境不需要是完美的,但是我们应该尽量不把孩子放在风险比较大的一些养育环境里。我经常听到有人谈论要不要打孩子这件事情,其实关于‘要不要打孩子’心理学家有很多共识——它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但我们今天还是会经常听到有一些人说自己小时候经常被家长打,但是自己的心理性格还是很正常。


Q:为什么自己小时候被家长打,心理性格还是很正常呢?


A: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和存在的一些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孩子时到底该不该打?今天就说说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