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笔拙思||从《特赦1959》看如何咬耳扯袖红脸出汗

南宫湖

最近热播的建国70周年献礼剧《特赦1959》,以新中国成立至1959年十年历史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的国民党军高级战犯及我党战犯管理人员的人物群像,艺术水平堪称上乘。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在这部电视剧中让我看到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南宫湖

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是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之一,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被写进了党的十九大修订的党章。

咬耳扯袖是防患于未然的措施,是同志之间、班子成员之间,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提醒。红脸出汗则是解决问题于萌芽的手段,它是对一些轻微违规违纪、未达到纪律处理的问题所进行的善意告诫。剧中批评和自我批评,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情节可谓比比皆是。

战犯管理所所长王英光正在和副所长胡大树谈论工作,战犯陈瑞章和几个学员走了过来,陈对管理所安排他与夫人见面感激之至,特向王英光鞠躬致谢。率性耿直的胡大树不加思考的阻止道“鞠什么躬啊,俗不俗啊?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啊!”王英光转身向他看了一眼。事后胡大树不解的问“你刚才看我干吗呀?是不是我又说错话了?”

王英光呵呵一笑说:“话没说错,就是说的不够到位。”

胡大树一脸疑惑的问:“怎么不到位啦?”

王英光耐心的解释道:“他们几个人是咱们功德林里面表现最好的,你跟他们在一块儿打交道要保持鼓励,格外尊重,以礼相待,柔软相处,你刚才那么说有点略显生硬。”开诚布公,入情入理,润物无声。这是善于咬耳扯袖防患于未然的例子。

战犯蔡守元,因积极实施对西南地区敌军策反,受到记功表扬,引来改造中战犯们的冷嘲热讽,讥笑侮辱,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身怀满腔阶级感情的胡大树怒发冲冠,要求学员们马上去操场集合,并发誓“不收拾他们我就不姓胡”。为“收拾”主要肇事者叶立三,他提出和叶比赛操场跑圈,叶立三终因体力不支晕倒,几乎酿成事故。

一向办事认真,讲究原则的战犯管理所政委贺春年,哪能容忍这种违反党的战犯管理纪律的行为?他立即把胡大树叫到办公室“红起了脸”,大吼道“用体罚的办法处理矛盾这是绝对错误,也是绝对不允许的!另外,我们一再强调要尊重战犯,要给予最基本的人格尊严,我们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不允许有丝毫的体罚行为,可是今天这条也被突破了。”酣畅淋漓,一针见血,不遮不掩。正由于这种果断坚决的处理,才避免了以后体罚战犯问题的再次发生,才使党的战犯政策得以毫无折扣的贯彻落实。这是敢于红脸出汗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的例子。

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下,怎么会出现要么“好同志”要么“阶下囚”的状况呢?但是能够真正做到善于咬耳扯袖,敢于红脸出汗,也确实不易,它要用心用情,既要有满腔的公正、关爱,又要身怀体恤、友善。而有衍太太那种居心的人是绝做不到的。

衍太太是鲁迅回忆散文《琐记》和《父亲的病》中的人物,是个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却又充当“好人”的一个角色。譬如冬天,水缸里结了冰,不知利害的孩子们偷着吃冰,这若让沈四太太看到了,她便会立即阻止“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而要是让孩子们的大人们知道了,说不定还会来一顿揍骂。所以在孩子们的眼中沈四太太是坏人,为表恨意还给她起了一个“肚子疼”的绰号。而衍太太则不然,他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因此“孩子们总还喜欢到她那里去”,但其后果肯定是不言自明的。而在我们的党员干部乃至党员领导干部中是否有衍太太其人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更有甚者只因事不关己,而明知不对,亦违心的鼓掌夸赞,活脱脱一个衍太太。

恶小为之,关键在“小”,小洞不补, 大洞吃苦。防微杜渐,首先在“微”,慎微防萌,以断其邪。这是非常朴素的道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发现自己的同志吃“第一块冰”、收别人第一条烟、拿别人第一沓钱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切不可置若罔闻,而要真心诚意的站出来,或进行咬耳扯袖的提醒,或进行红脸出汗的警示,使其小过即改、小错即纠,岂不就消除了之后“肚子疼”的隐患,阻滞了“好同志”变为“阶下囚”的通道,可谓善莫大焉。

“如果当时有人大喝一声、拉我一把,我也许不至于一条道走到黑……”在走上不归路的落马官员忏悔书中,类似这样的反省,即是这一道理的最好注脚。

                       张范津    2019年9月9日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笨笔拙思||从《特赦1959》看如何咬耳扯袖红脸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