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组织看到的第一部好电影

  这是第一次党员组织看电影,看到的确实是真实的又好看的电影《邹碧华》。因为这个电影内容不是关于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只是关乎一个希望在中国推动司法公正和程序正义的法官。

  司法公正有多重要呢?电影中使用了拿破仑的一句话:"我这一辈子最引以为自豪的,不是一生打了四百多次胜仗,而是制定了一部《拿破仑法典》。"确实《拿破仑法典》的制定,让最高统治者不能为所欲为,可以平衡贵族与最高统治者的博弈,最高统治者也不能无视法律而自作主张,限制了皇权,就意味着社会的民主向前走了一大截。

  司法公正不仅关乎社会中的每个个体,更关乎一个社会的进步。武志红曾经作《巨婴国》来反映中国几千年来的民智水平,几千年来政权更迭一直是重复农民起义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被新的农民起义所推翻的低水平模式。几千年来,翻开中国历史,每到一个王朝的中后期,一大帮子"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学霸们,每天都在琢磨着怎么劝谏皇帝,怎么阻止皇帝日渐膨胀的个人私欲蔓延。有些"直肠癌"的学霸忠臣们干脆以死进谏,如果遇上一条筋的皇帝,也就真被皇帝一声令下宰了。除此之外,还要和皇帝的代言人们——宦官之流相抗争,活得那叫一个累啊。他们的脑子咋就想不出来制定一部法律,来规范一下皇帝的权利和义务呢?这样不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吗?从皇帝到臣子,大家全都按照法律和规章制度来办事,这不是一劳永逸了吗?单单是嘴里叫嚣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事实证明,有个鸟用?天子想杀谁就杀谁,想干啥就干啥。因为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制约嘛!

  大概在邹碧华的眼里,他所从事的事业可以改变国人几千年的巨婴状态,因此他这么这么地用力,不停熬夜,不停写书,希望司法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再处于政权的附庸。理想是丰满的,然而现实一直都很骨感。我想他可能忘记了自己所说的一句话:"我们要有小猪拱的精神,一点一点改变。"然而他却说一套做一套,没有扮演一个一点一点拱的小猪,而是像鳄鱼一样贪婪,妄图一口吃个胖子。47岁,正是一个人年富力强的时光,有智慧,有体力,有魄力,早早地离开,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要知道,像高院院长的职务,进医院是全额免费,无论进口药还是器官移植,统统全包。然而他却是突发性的心脏衰竭,送到医院的ICU,无论多么冰冷和刺激的医疗器械,再也不能让他的心脏履行职责,恢复工作,实在是可惜。之前的身体体检呢?自我保健呢?

  看完电影或小说,总归要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启发。

  应该说,他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除了一般人所认为必备的勤奋之外,还有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 恰巧,他是北京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又有海外留学的镀金经历,他的妻子既是金融行业的高精尖人才,又是贤妻良母,解决了一个家庭的后顾之忧,也有足够的智慧来让他追寻理想。  这样的经历和际遇让他可以一直很有情怀地优游于理想之中,试图推进着有助于公平正义的司法改革。

  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抛弃执念,不要强求,也是一种智慧。就如文中的康达一样,住在郊区,每天长距离上下班就不轻松,更何况妻子收入不高,还要面临养家糊口的巨大压力,支付各种家庭账单。那么接受一个百万年薪的公司邀请,我想是明智之举吧。

  影片给我们的另外一个启示是英年早逝的邹碧华提醒人们除了遵守条条框框的法律之外,还要有点道家或者佛家的韵味,走得慢一点,稳一点。毕竟生命没了,其他就甭提了。

      当然,电影本身还是相当粗糙的,嘴型和台词没几个对的。我就在想,一个演员把台词背下来有这么难吗?然而因为剧本好故事好,其他都可忽略。

      文末,还是要向那些有情怀的法官们致敬,他们是推进民主的脊梁。

你可能感兴趣的:(集体组织看到的第一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