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疏雨、洗清明

      小时候,清明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长大后,清明是“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清晨,窗边的风铃有节奏地起舞,推开,落进眼底的是一株株争着惺忪睡眼的雏菊被风吹的微微呢喃。天空,像个玩闹的小孩,吐露着朱唇却不肯露面,显露出的点点微光隐隐约约映在了斑驳的砖墙。细水漾漾,落到房檐,划过窗前,如柳絮般轻盈的身姿,勾勒出一道柔美凄婉的弧线。落到大地母亲的怀抱,又似被披上了蝉翼般的白纱,随着巷道,缓缓流去。

      这时的雨,总是来的涓细,来的悄然。一只雀鸟划过天空,这时的屋檐,风铃一曲舞毕;雏菊挺了挺纤细的躯干,摇了摇脑袋,甩掉新春的甘汁露液。那个捉迷藏的小孩,眯着那双眸,朱唇微启,我以未笑先闻。阳光欢脱地洒向窗檐,天不在灰暗,略略有几朵白云在嬉戏追跑。

      幼时听闻,清明细雨绵绵是个好兆头,而我却更喜那清明时节“日出东方天放晴,寒消地暖篆烟生。”诗中的清明必是细雨如针下,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诗人的情怀,这样的天似乎更适合于抒愁允志。我不能深省是人的凄凉寥落,愁苦、孤独,亦或是生死之悲,但我也许明白了些。小时,我读《清明》一诗,只感其悲,不见其乐;现如今,再次研读,又加注乐些许情怀,从中体味出了春意盎然。也许,清明并不只是值得缅怀与悲伤的符号,更多的,它给予了希望与憧憬。

      清明一夜疏雨袭,还道愁情却欢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乍疏雨、洗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