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继获益

今天学习到了一个新名词,叫后继获益。大家可能对这个词感到比较陌生,而我也没找到它准确定义。那就说一个类似的名词,来帮助理解,也即继发性获益。

继发性获益是病人通过疾病获得益处,如得到外界的关注、承认、 满足其自恋的心态或获得赔偿。这个,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电视剧情中一个例子。一个女人,发现生病之后,丈夫能从妾室那里转过来关注自己,便时不时生病。刚刚开始是真的,后面装病。到最后成了真病,怎么都治不好了。

后继获益的概念和其类似,但范围更广,不限于病人。指的是人从一种行为中获得的隐藏的利益。通常,这种隐藏的利益会使这种行为持续,且很难发觉后继获益的存在。

比如,很多人问为什么会拖延啊?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说着要准备考编制考心理咨询师,却迟迟不见行动,或者努力了一天就放下了。人本就有惰性是一方面,所以说贵在坚持。其实也有一部分是后继获益的原因。因为一次什么都没准备,就差心理咨询师就差一点点就过了,编制笔试也过了。换句话说,拖延仍然能过,这就是后继获益。那么,后面,也一样抱着这样的想法,便很难真正投入。

曾经也有人跟我聊天时说到,“七年级英语太简单,选择题蒙的都对了,随随便便就前三”,“八年级就可能蒙错一些”,“九年级有一次全部蒙错了,差点不及格”。那么,这里面因为一次侥幸,后面一直抱着这样的幻想,对英语的时间投入就降低了很多。导致,最后需要蒙的越来越多。而这个人,直到全错的那一刻,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奋起直追。

所以,如果要改变自己的行为的话,要先自我觉察,找到自己的后继获益。通过后继获益发现自我的需要的潜藏因子,满足这些因子,或许自然就好了。看见即疗愈,当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其实问题就解决得差不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继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