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系列之:核桃树下的"秀才…

在《核桃树下的人家》里,我提到了四哥的二儿了聪明伶俐。我想还是单独为四哥的二儿子写段文字,因为在家庭的逆境中,这个孩子顽强地成长,他有经历有阅历有成就,被人们称之为村里的"半部天书,是核桃树下成长起来的"秀才"。

时代的背景一样,发生在同时代人的身上故事的背景大同小异,当那棵核桃被打上阶级的烙印后,他少年时代的命运开始逆转,差不多时候,他与核桃树一样,开始了人生路上的跌宕,十四岁那年,在唯成分论的可苛条件下,他告别了课桌,告别了人生最美好的花样年华,回到了核桃树下的那个摇摇欲坠的家里,很快就顶起了家庭的大台。从此,他就在这个多人口的家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般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大都幼稚或者是少不更事,而他却趋向于早熟。他知道自己家庭背负着沉重的桎梏,他萌动的青春被突如其来的辍学击打得粉碎。他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酸。核桃树下成了他每天夜晚徘徊的地方,他早早地面对现实的残酷,迫使他不得不思考人生。思考的结果,归于一个结论:老老实实做事,夹着尾巴做人!当那棵伴着他成长的核桃树结束生命时,他的心智开始健全。他慨叹核桃树的命运,但不甘于沉沦。夹着尾巴做人是一种做人做事的低调风格,不等于不求上进。他试图用信念用知识打败现实,他在没有课桌的人间课堂上,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所能嗅闻到的各种知识。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宗谱家书,无不涉猎。天赋与勤奋,让他在困境中醒悟,让他不断地战胜自我。环境虽然对他不利,但是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他对人生的美好充满了向往。数年如一日,他学会了生活必须的各种农活,掌握了农村各个时期的先进工具和技术。他用聪明和智慧改变着自己的人生,惟有如此,别无选择。好学让他充满了智慧,生产队或大队里正是缺乏这种"万金油"的复合型人才,人们似乎早已忘了他的家庭背景,只觉得这个青年人非常精明技巧,就让干一些在村里来说"上等人"的活儿。林业队里他会修剪各种树木花草,技术队里他会培育杂交玉米等作物,棉花机房一双灵巧的双手绘画着银白的世界,各种农机具、机器的维修技术,他无一不通。大队里开了一个磨房,他理所当然地走了进去。大队里新添了拖拉机,他成了拖拉机手。这种百巧百能的青年才俊,在村里非常受欢迎,也当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他正是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改变着自己的人生,改变着人们的世俗之见。他还急公好义,对村邻需要帮忙的,力尽所能,因而也积累了自己的人脉。在泊庄这个近两千口人的大村里,他曾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知识改变命运,人生需要格局。他能做到上述一切,与他孜孜不倦的知识追求绝然有关。学校对他关闭了一扇门,社会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在核桃树下的岁月里,在仰望星空的夜晚里,他的心里装的不是仇恨,而是装着老子的《道德经》,装着《千字文》,装着儒家的精髓。他心无旁骛地用古人的精华粹炼自己,苦其心志,为的就是有一个未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有一个惬意的人生。不求什么精彩,不求什么辉煌,但求人生无悔。

一个没受过正规教育的青少年,仅凭着从父亲那里聆听的教诲和刻苦自学的痴情,甘于忍隐,甘于寂寞,甘于平淡,甘于追求,在知识的海洋里寻觅。他对民俗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知识达到一定程度的积累,会自然爆发。村里的历史以及历史典故稔熟于心,村里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他对近亲宗支考证详实,搜集了大量资料。尤其是对十六世祖以来的南油坊宗系,他能娓娓道来。在他看来,南油坊是一个历史文化现象,丰腴的土地养育了世世代代南油坊子孙,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家业传承下来的相本源头。油坊南有一条九曲河,始于南油房十六世祖刘乐仁所为。为治理涝洼水,刘乐仁倾其财力物力开挖河流,形成了泊庄历史上的九曲河。可惜的是,当挖到四里外的水泊地段时,被水泊刘启浔为代表的一帮人告到安丘大堂,还没通到漳河下游红河就停工了,官司不了了之,工程也不得不终止。近代史上,南油坊曾几代辉煌,形成名震四方的地主庄园,良田数千,人口数百,四周围墙,高屋大堂,大小门楼。更是人才辈出,至十九世后,多有仁人志士走出南油坊,如共和国空军少将刘善本,原大众日报总编辑刘健以及刘平刘金兰等等。这些几近遗失殆尽的资料从他这里能找到答案。说他是泊庄的"半部天书"一点也不为过。

喜欢爱好诗词歌赋,是一种雅事,也是一种文化的提升。人生的困苦,生活的砺炼,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更加渴望。受助于儒家思想的熏陶,让这个庄户孩子也"文化"起来,不断地吟哦诵唱,也体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在读了老子《道德经》后,直抒胸臆,信手拈来:"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悠悠千万事,劝君细琢磨。睡觉一张床,任凭楼千座。吃饭一肚子,美食用几何?甚爱必大费,奋斗当适可。君子须务本,份外不超越。本立而道生,天下便通和。"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切都已看开。虽然字里行间有些消极的因素,但对世事已然洞明。我们不能苛求一个庄户"秀才"品格多么高尚,我们是从中看出他的生命体能。从十四岁辍学到近七十岁的今天,他始终生活在那棵核树的影子里,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今日我跟他穿越时空的遂道对话,全然推翻了我对他停留在儿时或是青少年时的认知,一股清流冲进我的心扉,感到他的内心很强大,精神世界很丰富。一早,他发给我夜间新作的一首《长相思》:"想当年,忆当年,不堪往事透骨寒。旧账谁偿还?情绵绵,恨绵绵,爱恨情仇起波澜。彻夜不曾眠!"

我作为他的长辈,读后浮想联翩,遂赘数语,以慰贤侄:"往事随风而去,陡想已成枉然。家父九十健在,可见上苍垂怜。浮财身外之物,修身立本关键。核桃不复存在,树影婆娑当年。儿女勤奋励志,祖坟一阵青烟,放宽心态面对,聊以安度晚年。

欣然。欣欣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胡同系列之:核桃树下的"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