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不收拾的收拾法

第一次接触断舍离这个词的时候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是隐约觉得,深奥的文字里透着亲切感。

2015年5月第一次阅读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被深深的吸引了,后来又读了四五遍,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讲是比较实用的,也是执行起来最好的。

现在又重新阅读,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毕竟还是有了深刻的体会。今天读了几页,书中说到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首先,它也是一种收拾的方法,这种收拾是不用收拾,似乎让人匪夷所思,不收拾又怎能称为收拾法呢?

其实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要按照断舍离倡导的机制严格的执行一段时间后,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

“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要仔细的考虑当下的我是否需要这件物品。

比如同事送的包包,无法拒绝,但对于我来讲并不适合,如果不处理掉势必会占用橱柜里的空间,每当看到的时候还真觉得不舒服,还不如将它转赠给需要他的人,合理的使用,也能体现出包包本身的价值。

把空间留给自己心意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了固定的位置安放,是顺手就能做到的。坚持执行的时间久了,物品有其各自所在的位置,自然不必收拾。

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物品,这种理念还是以人为本。

某日和老公去他舅舅家,表姐翻出一箱衣物,每拿出一件都能想到这件衣服的由来,十几年前的衣服都还留着,看上去也都好好的,但是现在的她定不会再穿,只是觉得有情感,最后倒腾了一下也就取出来四五件,其余的都好好的放入箱子里被推回了原位置。

有意要送我,我果断拒绝了。这些不在适合表姐的衣物,对她来讲还有情感,于我而言只有不适合,如果我勉强接受了,拿回来也不会穿的,到最后还的处理掉。其实完全可以放入回收箱,或许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那天,在食堂吃饭,门口有活动,摆了有院里标志的钥匙圈、印章,看上去还算精美。

同事对那个铜色的钥匙圈很感兴趣。决定入手一个,工作人员上来讲解这件物品的意义,我也有些心动。

要的人比较多,已经没有现货了,据说旁边商店还有四十几个,我们赶到那里去取,我拿了一件在手里端详,38元一件也还算可以,但是买来要做什么用呢?毛衣链太沉、钥匙圈太大、挂包上和我的风格不匹配,思来想去想去还是算了。

现在想想,决定是对的,买回来充其量也就是收藏着。如此轻易的将东西带回来,以后会买来一堆类似的物品。囤积了这些物品,如果在不善于整理,就会乱糟糟的,收拾起来也犯难,与其留有后患,不如一开始就不允许这类物品流入家中,没有这类物品,丝毫不会影响生活。未来也不会为此费心。

常此以往,没有了多余的物品,身边触手可及的一切都是必须的,使用自己认可的物品,自然也是一件愉悦身心的好事。

所以严格把控进入家里的物品,及时替换掉不适合、不再需要、不舒服的物品。养成物有所放的习惯,就能做到不用收拾啦。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不收拾的收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