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这本书曾经听读过的人讲过,可现在一点印象都没留下。这次也是伍老师推荐来读。

本书作者是法国古斯拉夫•勒庞所著。作者生于1841年,早年在巴黎学医,获得博士学位后游历各国,晚年开始研究心理学,是法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更是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原本都是独立的个体,用大脑思考,有控制力和判断力。但当个体融入群体后,大脑活动逐渐消失了,脊髓活动却分外活跃,人会因此变得冲动、易怒、缺乏理性、没有判断力和批判精神,如同丧尸灵魂的异鬼和丧尸,蜂拥而来 ,又汹涌退去。

作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当人身处人群中时,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会取代个体的有意识行为。

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肆无忌惮释放本能。

一个独立而有责任心的个体,因为忌惮受到惩罚,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而当他藏身于群体中,因为所做的一切都是匿名的,所以不再考虑后果。而且,随着群体人数的增加,还会衍生出一种人多势众的盲目的可怕力量。

被无意识控制的群体不擅长推理,却很擅长付诸行动。他们的行动不是依据理性,而是依据情感。在情感与理性的永恒冲突中,情感从来就没有失败过。他们就像是被狂风卷起的树叶,可以向任意方向飞舞,但最终都会坠地。

二是严重的传染性。

“混乱癫狂的头脑,本身就具有传染性,正因如此,治疗疯癫的专家很容易自己发疯。事实上 有些类型的疯癫 比如广场恐惧症,甚至能由人类传染给动物。”在乌合之众中,每一种情绪和行为都具有严重的传染性,群体意见和信仰的传播,主要就是依靠传染。

三是容易被催眠和暗示。

被催眠和暗示的人,大脑处于停转状态,只服从脊髓神经发出的无意识信号,而这种信号完全是由别人控制的。这时,个体不再是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受自我支配的机器。很多人也正是利用无意识信号,实现自己的目地。演讲家用煽动性的语言从情感上打动听众,而不会指望靠理性让其服从。广告总是重复同一句话。

这本《乌合之众》是群体心理学的杰作,他告诫我们,融入群体,意味着个体人格的消失,群体的叠加只能是愚蠢的叠加。

伍老师推荐的《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代表,强调我们要在自卑中追求超越,而唯一可以超越自卑感的方式,是在人与人的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工作、社交和婚姻等各种关系中,将生命充分展开,成为真实的自己。

那么,我们怎么既能融入群体,又不失去自我呢?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斯科特•派克认为,可以像沙拉一样各自保持完整的成分和丰富的口感,并呈现在一起。在这样的群体中,也许我们有冲突和争执,却能倾听不一样的声音。也许我们的个性各不相同,却能相互接纳,让关系变得真诚而真实。

武老师说,上面这种融入群体的方式,也是他一直崇尚的“我与你”的关系,想要建立这种关系,需要我们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跟随内心的节奏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