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关于网课的思考

因为疫情影响了返校,学校要开网课。所以我打算写一篇对网课形式的思考。希望能够理性地看待这种模式。我打算先谈谈教育,然后把网课和学校授课进行一些比较。

现代教育的理解

总体理解

我们现在受到的教育属于现代教育,所谓现代教育是与科技水平和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适合于现代社会运行模式的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社会化为能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代社会的人。

详细解释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世界中,科学技术被运用于提高生产力,劳动的方式越来越复杂。比如:

    1、封建时期,用锄头,铁锹这类简单的工具进行耕地劳动,这种劳动不需要很高的教育,只需要稍微学一学就会了。但是工业革命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劳动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简单的耕种方式被逐渐淘汰,像是拖拉机,无人机这些先进工具都被用在了种田上;转基因农作物,耕种理论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教育无法为这种生产提供劳动力。

  2、古代的交通依靠畜力比较多,科技的进步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成为了新的主要交通工具,加上交通领域理论的进步,就要求交通行业工作者接受更高的教育。

    就像上面两个例子说的,劳动与科技的结合呼吁更先进的教育去满足这个需要。社会的运行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现代教育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承担了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的优质劳动力的责任。生来具有自然属性的我们,在教育中获得了在这个社会生存的能力,也就是社会性。在社会化过程中人的自然性被抑制或部分抑制是非常平常的,甚至是必要的。这就是我们在经历的。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

    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在这个意义上是共同的,他们的目的都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化的人。学校作为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机构,承担了主要的教育功能。网络教育则是利用网络作为媒介来进行教育活动的行为。从知识的运动方向上看,二者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教师->网络/实体->学生的过程,但是传播媒介的不同,导致了效果的不同。

一、教育环境的不同

学校教育在学校,网络教育在家里。学校里统一的管理与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对学生造成真实的压力,传统师生伦理、学校制度规范都把学生的行为扭转到了专心学习方向上。网络学习的环境,由教室转到了家中。由于维护制度的力量(教导处,老师)鞭长莫及,所以一些维护制度的手段难以实行(罚站,逐出教室,记过处分,通报批评),所以学生的压力骤降,外部助力的减轻。使得网络学习模式比在校学习更依赖于主观能动性。

举个具体的例子。在教室中,你不遵守课堂纪律,可能会被老师处罚。如果你抗拒,就会有教导出来管理你,你会因为怕被整个体系针对,而遵守纪律或接受老师的处罚。在家里老师就没办法处罚你了,如果辱骂你,你甚至可以录下来。网课软件可能会妄想把压力赋予给你,这种威胁力来源可能是平时分,形式可能是签到、窥屏,但不守纪律的代价总归是要低于被记过、被通报——这种只有学校才有的手段。

网络授课与学校授课因其环境不同,可施加于学生的手段不同,产生的外部压力不同。导致了网课比学校授课需要更多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我认为的最大的不同。

二、时空限制的不同

传统的授课,由于其过程是发生在某一空间的某一时段,其无可避免地受到时空的限制。由于空间的局限,范围外的人无法听到课;由于时间的局限,上课前和上课后的人无法听到课;且课堂中时间的均匀流逝,让我们无法调节授课速度。这些非常影响课堂内容的传播范围。但是网络授课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使得上面说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五湖四海的我们可在不同时间听到相同的课堂内容;而同一堂课也可以在任何时间被任何网络覆盖地区的有设备的同学接收到。上课的速度可调了,反复观看可以了。一堂课的内容得以让每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摄取,课堂的价值得以提升,课堂的内容在网络中永存,资源利用得以最大化。我在网上能听到很多老师的优质课程就得益于此。

网络授课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使得课堂资源利用最大化,学习时间可调化,学习空间扩大化。

三、选择多样化的不同

在学校的教育之下,我们学习的空间往往被局限在了本专业的范围里,没有选择的余地。都是学校告诉你应该学什么,而不是你想学什么。仅有的选择权体现在选修课上,但是这些课的质量却是良莠不齐,且仍然局限在范围里。但是网络课程得以突破这种局限,走到一个更大的局限当中,在这个意义上讲,网课比学校课程更具备选择多样性。

这里的选择多样化有两层含义:a.课程种类多样化。在网上你可以暂时抛开自己的学历、专业、工作。在课程的海洋中尽情选择,不要担心有一天会看完。因为这里是不可能的事件,你看的速度永远跟不上更新的速度。b.学科内的选择多样化。你再确定好一门想要学的科目后,你会发现有很多的学校可以进行选择。这是我听数门哲学课的基础所在,也是学科内选择多样性的体现。

选择多样性使得我们可以不拘泥于某一领域,扩大我们既有的知识体系或引入一个新的知识体系。

总结和思考

一、总体认识

从网课与课堂授课的多方面比较,明显可以看出,网课的接受者是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发挥网格优势的充分条件,主动去学网课是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条件。

如果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教师也没有有效的网课监督手段,网课的好处无法在他们身上体现。大部分人不具备自发社会化的能动性是学校必然存在的充分条件,学校给予的外部压力部分地代替主观能动性去迫使你学习,迫使你社会化。逻辑上讲,如果每个人都具有依据社会需求去自发进行学习和思想改造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学校就可以精简为开发教育资源的场所了。

二、关于网课的其他思考

    1.依靠政府强制力在疫情期间。吸收到大量活跃用户的公司未来的发展会如何呢?网课突然走向了流量颠峰,这种巅峰的后遗效应是否会存在,又会存在多久呢?是否会因为这波浪潮,出现一批对网课有固定需求的用户呢?

    2.我在看华为应用软件时,注意到了智慧树,钉钉,腾讯会议等学习类APP只有2.0分左右。而“知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2分。虽然分数如此低,但是评论区里却好评如潮,好评与分数形成的反差令人捧腹,也引人思考。就我看来,分数因为涉及到应用的实在利益,所以更能反映出学生们的真实想法。惰性与学习间的矛盾也随着这个现象浮出了水面。

  3.网络课程需要的硬件条件是很多地方达不到的,中国还存在大量网络不覆盖地区,这些地方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跳出自己的圈子看待中国。

    4.学习的意义是否可以在这次网课狂潮中被重新思考呢?大家也可以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在驱动着我们学习呢?

谢谢能看到这里的读者,我是佳兴,初来,希望大家支持。如果感到有启发可以点一下关注,防止走丢哦~。未来我会定期发布有趣的知识。我的公众号是:佳兴有话说。专注于深入看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之下关于网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