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时,缓缓归宁期

图片发自App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这首七言绝句,是1083年的苏轼,写于被贬四年后的黄州定慧。它实为一组诗其中的一首。这组诗,名为《陌上花》。

    《陌上花》,本是吴歌,即吴地百姓民间歌谣。经苏轼之手润笔添色,便成了格律严谨、朗朗上口的诗句。

      吴地,指哪里?百科一下:吴地的概念,首先源于春秋后期五霸之一的吴国。疆域大致在今天的苏南太湖流域、浙北及皖南地区。再说细点:吴地,春秋时吴国所辖之域,包括今之江苏、上海大部分,和安徽、浙江、江西的一部分。一般来说,是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扬州、东合上海、南括浙西等地。这么想来,所谓吴地,基本是一相对狭长的地带,多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且至少有两年多年的记载历史,风云变幻,悠久绵长。

      而这首《陌上花》,即隐含着发生在吴地的一段,情节不输于《知否》的感人故事。男主是谁?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钱王。女主何人?钱王最钟爱的夫人,戴妃。

      穿越下时空。

      1100多年前,中原大地,一支农民武装由北南下杀到广州,又由广州北上杀到长安,在大唐帝国这巨人身上狠狠拉了两刀, 最后又在心脏部位猛力一击,近三百年的大唐轰然倒塌。这就是黄巢起义。随后六十多年,北方历经五个朝代(梁唐晋汉周),南方分裂成十个小国,史称五代十国。

      当时,江南苏浙闽一带,即有个吴越国,国君钱镠(音liu )。钱镠,浙江临安人,字巨美,小字婆留。因出生时相貌奇丑(怎么丑?估计比马云有之。可他的字是“巨美”,有意思吧。)其父感觉不详,欲溺毙之(也就是扔到井里淹死),被家中一位婆婆极力拦阻救下,并善加抚养,故其原名钱婆留。(那口井就叫婆留井,至今还在)。后其在吴地称王,遂改名钱镠。(据考证,钱穆、钱玄同、钱钟书、钱学森、钱三强、钱其琛等等,皆是其后辈子孙。)

      钱婆留自幼好勇斗狠,长大后先贩私盐,后又从军,作战勇猛,机巧善变。唐末时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建军功。再后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四州,遂成就一方君主。先后被中原王朝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史称钱王。(如今的西湖岸边,还有钱王雕像。)

      称霸一方的钱王,弃穷兵黩武之策,主张保境安民,大力兴修水利,广受百姓拥戴。自小行伍出身,未经饱读诗书,战功累身富甲一方的钱王,情感却又比常人更燕俦莺侣细腻于怀。钱王的原配,即是戴妃。戴妃贤淑非常,且十分孝顺父母。每年春时,都要回山里的老家省亲,悉心躬力侍奉双老。钱王疼爱怜惜戴妃,不但准允她经常回家,还专为其修一条省亲通道。在山路崎岖处,铺石架桥,设以栏杆。(后这座山岭被称作“栏杆岭”。据说遗迹还在。)

      有一年戴妃照例回家,时间比往常略长了些。钱王思念妻甚,忍不住提笔写下一信,只短短九字: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着墨不多,看似以旁左起语再言其他:你看,山间陇上,早已百花盛放,你如果愿意,可以一路踩着花香,慢慢回到我身旁。然细嚼之,每一个字里又都是思之心切盼其早归的浪漫与宠溺。仅寥寥数语,尽显爱重情深。戴妃阅此信后,泪流满面,当即回宫。

      后来的吴人,以其语为歌,传扬这段故事,含思宛转,听之动容。今人读来,依然唏嘘。当年的苏轼,谪居异地,写下组诗三首并自序,表达由彼于己的感喟,想必内心更多的,是无法多言的遗恨和凄伤吧。

      钱王生前,留有家训十则,嘱后人务必忠孝恤民。逝后,谥号武肃王,葬于钱王陵。浙江临安,也因为钱王陵的存在,而被后代追随景仰。

      近些年来,余常闲暇去江浙之地,顺路时必一会临安。钱王陵,也多是造访之地。春降的临安,桃花满山,杨柳拂风。秋实的临安,桂花窸窣,银杏婆娑。武肃王陵华表静穆、殿堂巍峨,时有风掠疏林鸟鸣蝉噪入耳,苍松翠柏绿树葱茏间,王者之范帝之气象自溢。

      诚然,作为一方君主,钱王亦有被后人针砭诟病之处。然遥想若无钱王三世五代,吴地何以能避开连年战火生灵涂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何以被开创并延续至今。在其当时统治的十四州下,吴越的经济文化发展,大大领先于五代诸分裂政权,众生安乐,地方富庶。仅从这点来说,钱王造福万民,功在千秋。一隅临安,亦因一人而万民皆知,因一族而举世瞩目。

      而那句陌上花开可缓归之语,在后世的传颂中,或早已不囿于当年王与妃的故事,每念及于唇齿间,都恍然有“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之感,让人只觉心中一暖:

      此生无悔,未来可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陌上花开时,缓缓归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