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简单的自我反省

年底我签了一家教育机构的offer,决意成为一个老师,随后参加了公司的第一期培训。整个培训超出想象的愉快,但是时到今日,因为一件事,我仍然被羞愧的情绪裹挟。


当时一同培训的有几十个人,被分成了六组。我在六组,而六组与五组大多是语文老师,一来二去,关系也就亲近了起来。于是约着最后好好聚一聚。事情就发生在培训的最后一天。


结营仪式之后,五组六组的小伙伴,伸出手围成了一圈,中间摆上了各自的工牌,准备合影留念。人大概有十一二个,稍稍有些拥挤。我匆匆把手伸了进去。然后发现,旁边站着的,是二组并不熟识的一个女孩,M。这个女孩,在培训中,颇引人注目,因为她特别积极,什么问题都抢着回答;也因为她有的时候,喜欢和老师对着干。当时我并不希望她加入这张合影。至于原因,可能像是小狗喜欢圈出自己的领地,我也只想和比较熟悉的伙伴留下只有我们的纯粹的回忆。当然我没有说,我们还是高高兴兴地拍完了这张照片。然后大家各自结伴合影。期间我看见她像只花蝴蝶,穿梭在人群中,和大家合影。之后我发现她背起书包,于是问道:“要走了吗?”“没有,不走”我有些惊讶:“不走吗?”她似乎生气了,说:“你们今晚不是要聚会吗,我还要等着你们,参加你们的聚会呢。你是不是不欢迎我?”我听到这消息,顿时有些头疼,又听她的质问,当下有些尴尬,于是笑笑说:“没有没有,我只是不知道你要来。”心里却也泛起了嘀咕:“和我们一起走?可是我们是各自回酒店休息,然后晚上再集合出去玩的啊。”


大家磨磨蹭蹭到六点,就近找了一家火锅店。到火锅店没多久,与我同寝的W便发来了信息,让我提醒一起参加聚会的L看手机。L的态度却很奇怪,略显烦躁地表示不看。之后,W又好几次托我转告L看信息,接电话。然而L还是不愿意。我无计可施,只好直言告诉W。W显得有些急躁,转而问我,我们在哪吃饭,你来我往之间,我就把饭店的位置发给了她,本以为她是要来饭店找L。没想到的是,W紧接着打了个电话给我:“你告诉L,M待会儿可能会来。让他做好心理准备。”


是的,M确实不在饭桌上,尽管今天她和我说,她要来参加聚会,尽管我在离开酒店房间时,发现了她并不在,尽管我可以开口提醒大家,但我却选择了沉默。


大家看我挂了电话,纷纷问道,是不是W要来,一个个显得欢欣雀跃。我只好摇摇头,冲着L说:“M待会儿会来。”L一下子就不太高兴了。说到:“我本来就不想让M来,不过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这么想,于是就没和大家说。M和我说,要聚会的时候提醒她一句,我本来忘记了,可她又是发微信,又是打电话。我只好假装没有看见。我知道W找我也是因为这个事,所以我也假装没看见,没想到她还是来了。”


此言一出,同桌的另几个人也纷纷表示,不喜欢M。原因大抵相同,她不太会说话,时常在不经意间就得罪人了,而与人交往又过于热情,莫名其妙的熟稔让人手足无措。我心想“原来大家都不喜欢她啊”,对她的不喜仿佛一下有了底气,于是和叽叽喳喳的众人说道:还不知道她来不来。”


因为根据W的说法,我们离开后不久,M便来了我们的房间找我们,然而只发现留在酒店上网课的W。于是问W我们去了哪里,W知道L并不想让M参加,于是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处理。可M一直也没有离开,而是待在房间里,托W给L发微信,要L的电话,L自然没有回信。M也不傻,问W,大家是不是不欢迎自己,W更是无从回答。本以为M就此作罢,没有料到她坚持要W联系餐桌上的其他人,她就在一旁看着W联系。结果当时只有我回了信息。于是就引来了后面的一系列事情。


没过多久,M来了。我实在不知道应该用果真来了,还是用竟然来了表达我的心情。说果真,是我想以她的性格,她的执着,她的爱凑热闹,她是会来的。说竟然,是她已经感受到大家的态度了,应该不会再来,没事给自己找尴尬了。她来了之后,桌上不喜欢她的人的脸色顿时有些不虞。一个翻了白眼,一个绷着嘴唇,还有一个小声嘀咕了一句,没想到还真来了。她和大家打着招呼,但是大家都兴趣缺缺的样子。没过一会儿,她便出去调制火锅蘸料。冷清的席间一会儿就炸开了锅,热火朝天地开始讨论,之前一脸不高兴的一下便笑容满面,之前白眼翻翻的也一下笑眼如钩。趁着她出去,大家还一起干了一杯,那场景如同打败了敌人庆功一般。其实我心中觉得不必如此,可也没有说,反而顺着大家的话,自然而然地也吐槽了她几句。只是坐在我身边的Y似乎不怎么认同,直言道:“我们这样是不是不太好。”不过这淹没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转眼不见踪迹。


酒饱饭足之后,大家聊天的聊天,玩游戏的玩游戏。隔壁的Y不知怎么的,和M聊了起来。等我注意到的时候,只听M对Y说:“你要不要接受我的挑战。”Y回应到:“我可以接受你的挑战”M于是说:“那我就当你想接受我的挑战了。”一般情况下,话题就应该就此结束,开始挑战的游戏。然而Y是个十分严谨的人,只听他一本正经地回应到:“我说的是,我可以,而不是我想”Y向来这样,可是在当时那样的微妙的情景之下,这毫无恶意的,直接至极的话语却像一把剑,捅破了那层窗户纸,我实在忍不住,笑出了声。


过了一会儿,大家准备离开了。按照原计划,我们本应该直奔KTV,开启通宵之旅。然而,没有人想带上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于是,一场好戏登台。一个说准备结账走人,一个说,不想去玩了,实在太累,准备回酒店好好休息,剩下的人也纷纷附和说,精力实在不济,吃完饭只想睡觉。还有不在状况之中的,傻乎乎地问:“可是我们今天不是要通宵吗?”众人生怕他扰乱计划,使眼色的使眼色,解释的解释,真是热闹地不得了。总之,大家伙斩钉截铁地表明了,绝不进行聚会,只想回去睡觉。事实上,我们只是先回酒店甩掉M,再集合。唯一被蒙在鼓里的M自然没有反对意见,毕竟她也不能一个人去。

2

第二天,M发了一条长长的朋友圈,中间有一句话,令人印象尤为深刻,“虽然大家可能不喜欢我,但我却很喜欢大家。”

我看了颇为感慨,是啊,谁会丝毫察觉不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呢。可是M,你是否知道,你喜欢大家 ,大家不喜欢你,决非你和他们合照,参加他们的聚会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啊。你本来有你的圈子,又何必去不适合你的圈子里生活呢?我有些心疼M,可又带着一丝丝恶意——别做这无用功了,不喜欢你的人,你做什么他们都看不顺眼。


随即心中一惊,自己又是怎么明白这样的道理的呢?

大概因为自己也被人不喜欢过。

那是小学的事情了,我刚转学,成绩好但又很谦虚,是典型的招人讨厌的学霸。班上的女孩认为我虚伪。其实挺有意思的,上小学的小朋友大概觉得这个形容词很高级,纷纷用在了他们觉得适合的人,也就是当时的我身上。后面发生了什么也不太记得了,只记得被大伙孤立后的那场痛哭,以及自己逐渐变成了一个非常耿直的自恋狂。时至今日,我学会了很多,起码再也没有扮演过M的角色(可能有,但是神经太粗不知道),只是不知不觉中成为当年孤立我的同学们。

人遭受的恶意,有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行为,有一部分却是施恶者的原因。因为人无意识地会滋生出一些恶意来,且不明白它的威力有多大。有的时候,这恶意甚至毫无理由,就洒向了他人。可能只是因为,对方不顺眼,然而具体如何不顺眼,连自己也说不清。大家对M的不喜,不至于是毫无根据的恶意,但还是太汹涌太猛烈了些。她其实是一个挺好的人,只不过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也许她自己都倍感诧异,我明明只是想和大家一起玩,为什么大家都不欢迎我呢。我明明什么都没有做,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呢。


说实话,谁都会有讨厌的人,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讨厌的人应该越来越少。这既是因为年级增长,没有太多的精力分在不喜欢的人身上。也是因为,对人的讨厌,都渐渐变成了理解和宽容。因为讨厌之人自己也并不想变得讨厌,也因为大家曾经可能都是讨厌的人。


而我之所以羞愧,大概是,在这件事上,自己

缺了一点坦诚,虽说不直接拒绝别人是社交礼节,但坦诚相待也是。

缺了一点勇气,有些行为觉得不妥,却还是去做了,没有诚恳地对待自己的真实想法。

缺了一点同理心,有喜爱就有不喜爱,可是爱憎过于汹涌,有时却是伤人的利刃。

多了一点评论,似乎很通透很公正的去和我身边的朋友还原这件事情,但沉默何尝不是好的选择。

多了一点随众人的恶,并非众人的行为是恶的,恶的只是我不加思考跟随众人。

多了一点站在大多数的沾沾自喜,当我不是少数群体时,我有的是一种被多数包围的安全感,和对少数更加强烈的排斥感。却忘记我作为少数时的无助。

所以,我羞愧。今天写下这些,我感到久违的轻松。

只是今后,谨以此文为诫。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场简单的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