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还想上幼儿园,不想去小学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许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从国家到政府,从政府部门到企事业单位,从学校到家庭,在这个链条紧密的社会里,任何人都无法做到独善其身。

今天我要说的是还有一个“最难小群体”---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孩子们的最后一学期还没有开学,但是很有可能就已经面临结束了。

直接上小学!!!

听到这个消息,大班的孩子们一个个哭声一片。“妈妈,我还想上我的幼儿园,我还没毕业呢,不想去小学”~爸爸妈妈们听完,也哭了。

简直太难了!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人生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将开启漫长的学习旅程。

做好幼小衔接是帮助孩子度过的第一个转折点。


我们常常讲,父母要教会孩子接受事情不按预期进行,接受这个世界很多的无常。同时,我们要和孩子感情上做到共情,一起面对即将到来的入学困难。

接下来,我们要避开入学前的3个惯性误区:


1、避开恐吓式衔接

在孩子不听话,不好管的时候,家长很容易脱口而出:

等你上了小学,就要开始受累咯;

等你上了小学,就再也不能睡懒觉了;

等你上了小学,你就没有这么多时间瞎玩了;

等你上了小学,就有老师开始管你,哪能由得你这么任性……

这个时候,

孩子的心里会产生对小学的第一个认知,就是和现在不同,不如现在好

孩子是在一种被否定的状态里被突然告知这些信息,产生不安全感和厌学情绪就很正常了。


2、避开过分美化的假象

当孩子偶尔透露出不想上小学的情绪,家长们很容易暴露自己的担心和焦虑。不停的问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

学校很好啊,有很多好朋友,不仅有图书馆,还有好大的操场,上学可好玩了,孩子觉得你说的都对,但是我就是不想去。请问这样说,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从幼儿园的环境到小学,是从一个小团体到一个小社会,对于孩子来说,是简单环境到复杂环境的转变,不能再用上幼儿园的哄骗方式了。

要客观积极的告知孩子,学校里会遇见的人和事,可能会面临什么情况,可以和孩子一起来探讨,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做好心理预设。


3、避开先甜后苦的思想

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看电视,玩手机,作息也没有规律,反正上了小学有你好受,现在能享受就享受吧。家长们想一想,自己是否也抱有这样的心理呢?

进入小学之前,孩子要对时间有更加具象的认识,需要知道在一定时间内需要完成某件事的概念。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一起参与设计作息表。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做很多事,内心逐渐强大。

是时候和孩子好好聊一聊,幼儿园尚未毕业,就要去小学报道这件事了。在开启这个话题之前,首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毕竟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恐惧是源于未知,害怕来自于想象。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孩子留恋幼儿园时光,对突然要上小学这件事会有一些情绪,是很正常的。

STEP1:听听孩子的心声,会不会很想念幼儿园的小伙伴?给孩子回忆的空间,引导孩子说一些幼儿园的事情。让孩子感觉有人懂TA。

STEP2:和孩子说一下目前的情况,全世界人民都在面临的问题,幼儿园的大朋友们可能会直接去小学报道。不一定有机会去和幼儿园的小伙伴们告别。同时表达你和孩子一样会难过,情绪同频。

STEP3:告诉孩子全国有很多的小朋友都和你一样,如果是这样,你想不想知道小学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同学,每天做些什么?可以通过解读作息表,阅读入学指南,帮助孩子建立正向的规则意识。



NO.1 想要子不厌学,家长功课提前做

给予孩子成功的体验

帮助孩子设立一个简单易达成的任务表,将每个月分成四周,先坚持一周,每次做完,让孩子自己画上一个大大的笑脸并打上“√”。

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学会看时间,看任务清单,初步建立了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这个概念,并学会了积极的自我暗示。

对孩子的行为及时作出反馈

很多家长从来不夸自己的孩子,一是不好意思夸,二是担心孩子一夸就翘尾巴。所以很多孩子整个成长过程都是0级反馈,或者负级反馈。

长期处于被打击和被忽视的孩子,是很难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与其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不如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对的。

我们要给孩子做二级反馈,给孩子做纵向对比,和自己的昨天比较,进步在哪里。找出孩子的亮点,反馈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帮助孩子觉知,这也是价值观传递的过程。

帮助孩子理解和阅读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作业拖拉,那么简单的题就是不会做,很是着急。

家长们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的标准,从而忽略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语文数学都是阅读理解

家有小学生的家长都知道,题目的答案往往不难,但是要理解题目所有表达的意思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国义务教育《语文》对1-2年级的课外阅读标准是不少于5万字,能达到喜欢阅读,乐于和人交流即可。


NO. 2 孩子入学后我们可能会面临以下这些情况

 

写作业会变成一场家庭的战争

同事和老公吵架了,因为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很简单的题目,孩子就是不肯落笔。

在一旁辅导的妈妈情绪很焦虑,然后爸爸开始发脾气,觉得自己小时候的作业都不用操心,怎么现在的孩子写作业就这么困难了。爸爸提出让孩子自己完全独立的完成作业,把他关在房间,不完成作业就不要出来玩。孩子被吓傻了,呆在一旁。


没有对比就没有怒火

上小学后,发现别人家孩子的字写得真好看,自己孩子写的字连自己都不认识,英文,语文,数学都有大量的书写,看着就很窝火,作业经常做到半夜。


接到老师的夺命call

孩子的书本忘了带,作业忘了做,每一天送上学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果孩子容易丢三落三,学校的规则漏记一条,对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都是天大的事。


省略N条,请家长们做好心理准备......


以上这些行为带来的压力感受都会给孩子带来上学不积极,甚至厌学的情绪。如果不提前预防,孩子的心理也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如果是9月1日正式开课,那么剩下的135天,幼小衔接在家应该怎么做呢?



                              规律作息时间表+属于孩子的专属日历

作息建立的目的,不是为了做时间表的奴隶,是帮助家长理清思路,密切的关注孩子的需求。

用节奏型来带领每天的不确定性,才能帮助孩子养成习惯,建立安全感。

家长引导孩子一起制作一张清晰易操作的作息表,由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选填。

对比表格,图形会更加容易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理解。

可以和孩子一起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大大的钟表,将24小时进行一个分配,哪些是规范动作,例如,起床,吃饭,睡觉等等;哪些自由灵活安排动作,例如,书籍阅读,英文学习,玩具时间,画画等等,先做大的时间分类,再将每天要做的事情进行选填,并写出每个任务所需的时间。建议每个项目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为原则。

图片仅供参考,设计适合孩子自己的作息计划最重要  

当孩子主动提出更改某些任务清单时,家长是可以适当满足,例如孩子想将画画改成玩乐高,让孩子知道计划是可以调整和优化的,让孩子做计划的主人,培养孩子的掌控感。每过完一天,让孩子在日历上圈出来,并打上“√”。

感谢我的大学老师Lulu(在英国教育系统工作了15年)赞助她家的作息计划和疫情期间的日常图片,特别提醒: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份令大人小孩都舒适,可执行的计划。图片仅供参考。

LULU老师与孩子一起锻炼身体活动身体  
每个学习项目建议不要超过20分钟,孩子在家和在学校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多陪孩子去户外一起探索、发现,放松心情  

几乎所有的教育专家都不支持幼儿园孩子在上小学前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内容,例如大量的练字,死记硬背英文单词,乘法口诀,甚至刷考试题……

这些在入学的一到两年似乎会很有优势,而孩子却错过了真正建立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

面对接下来学习的复杂性,这种提前学的优势会退化,对孩子的学习认知会产生伤害,这也是为什么进入3、4年级后,很多孩子跟不上的原因。所以入学前多一点阅读,少一些背诵;多一些表达,少一些书写是非常重要的。


                                                  

                                                    准入学家长指南

1.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陪孩子做好心理衔接;

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知识不是最重要,要培养对知识的渴求;

3.学会接纳:孩子所有的状况都是正常的,耐心耐心再耐心;

4.让孩子充分参与入学的所有准备,例如购买校服,书包,文具用品,让孩子有一定的决策权;

5.将孩子的过去和现在进行纵向比较,以孩子自己的节奏为基准,找亮点,切忌横向比较;

6.保持良好心态,你面临的问题,其他的家长都有。入学只是孩子学习的起点,任重道远,慢慢来;

7.孩子生来是有规则意识的,计划表的顺利实施取决于家长是否能坚持,而不是孩子。


疫情让家长分成了几个等级,也成了很多孩子弯道超车的机遇。父母就是孩子的导游,差别是好导游和坏导游。

孩子的自律来自于孩子的高自尊水平,而孩子是否拥有高自尊,将取决与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

你可能感兴趣的:(妈妈,我还想上幼儿园,不想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