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才是“认识自己”的黄金时间

认识自己”是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经典名言,现如今再提及这个话题时,感觉挺另类的。

互联网媒体信息大爆炸时代,谁还没事去关注这么无聊的问题呢,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去和朋友狂欢一晚,还不如呆在家里刷刷抖音,快手,还不如上淘宝,京东去购物,打打游戏刺激一下。如果你朋友有一天突然间跑过来跟你探讨这种问题时,你估计会带他去精神病院。


之前看了陈冠希的纪录片《触不可及》,除了他在美国打拼时的经历和依然帅爆之外,我更多的是把注意力及集中在了他多次提及到认识自己。我当时心想:“这么一个吊的不行的人是在潮流界和娱乐界混的,怎么突然触及于哲学领域,反差如此之大。不但有俊美的皮囊,还有有趣的灵魂,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蜕变,让我好生羞愧,形象地位提高了一个层次。”


于是乎开始翻阅很多哲学,心理学,人格方面的经典作品,从苏格拉底师徒三人到尼采,黑格尔,叔本华,直到近代的杜威,弗洛伊德,荣格到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材,所得到的东西太多了,多到什么程度呢?从出生到现在二三十年感觉白活了!

还是回到今天的主题。

为了认识你自己,你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自己相处,没错,是自己和自己相处,用“独处”来诠释会更好。“独处”和“孤独”是不一样的,“独处”更多的是享受,而“孤独”更多的是焦虑,本质有很大区别,如同价值和价格一样。如果你总是魂不守舍,寻找高刺激事物,缺少这方面的动机,就无法认识你自己。

首先我们对自己诚实一些,看一下花费在以下事情的时间和频率:

刷抖音,快手等

看娱乐性综艺,电视剧,电影

上头条,微博,知乎

淘宝,京东,拼多多,小红书购物

甚至youtube,ins,,facebook

在这些事情之外,可能还做某种形式的家务和生理需求

如打扫卫生,装饰房间,做饭

虽然上面列出来的每一件事情本身并不坏,但是它们组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很恐怖的边际规模效应,其中也会伴随暗时间的流逝,让你与认识自己逐渐拉开距离。


当你总感觉有一些事情是要被动做的时候,你自己思考生活中重要事情的时间就会减少,会失去对生活的把控能力,这是一件不易察觉但是很危险的事情,当你不给自己时间去真正的了解认识自己是谁的时候,生活中的决定就会受到影响,会选错职业道路,选错各种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挑战性的情况,选择里面充满太多的主观和被动,所做的一切都会被歪曲。

现在让我说,作为一个80,90后,我不会假装完全了解自己,我有很多我是谁和我在做什么的问题,但这是很自然发生的,认识自己的过程和活多久有直接的关系,活的越久经历越多,经历越多你就会越了解自己,这个是建立在你有认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机基础,像有一些人活了一辈子都不会想这个问题,往往这种人在社会中的的地位也会很低,仅仅是像个动物一样活着,对应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社交需求及以下,估计到孙子那辈就没人记得他的故事。

花多一些时间在自己的内心,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去楼下和户外散散步

骑着单车在城市小巷子里转转

爬爬山,看看海,多接触一下大自然

或者是把手机静音,关上电脑,一个人在房间里待着

当你给自己时间独处时,疯狂的事情就会发生——开始思考


你会思考你的感受,你的经历,你的未来,重要没做的事情,拖延的事情

1,可以找个笔记本或者word,记录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什么是开心的,什么是恼火的,为什么恼火,该如何去处理解决它 ,其实写什么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让自己开始评估生活中的事情,这就涉及到了教育的本质了,不管你是低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最后的目的都是在你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时,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独处时也可以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艰难的问题,往往这些问题是很重要的,你却因为有难度而选择性忽视它,拖延它,这里面一定有一个可以让自己相信的充足理由,那怕是莫须有和扭曲的。但是就像生活这种的很多事情一样,你不敢面对的,害怕的就是你应该去做的事情,唯一可以解决的方法就是直视深渊,才能让自己成长蜕变。

3,思考过去的经验和学到的东西,回想你的童年,青春期,少年时,成年期,最近的经历,往事中,肯定有当时不解不惑的事情,以现在的身份站在上帝视角去观察那些事情,包括其中的原因,经过,结果,相信你会有一个新的认识,或许你会突然间解开了冬藏在自己内心的不满,不安,不忿,觉悟到自己当年在那件事情上并没有做错,错的是同学,是朋友,是老师,是父母,是这个文化,是这个环境,是这个风俗习惯。也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从新感受它的珍贵。无论如何总能从中学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全新的东西,试着重估一切价值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

" 认识你自己是所有智慧的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身才是“认识自己”的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