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送你一匹马》:回娘家

初读《送你一匹马》,在高中。不明所以,泪如雨下。经历了些不大的风雨,多年后在新的工作环境中,闲下来重新翻开这本书。仍是充满疑问,弄不清书中的很多词汇、意义、复杂的情感。

特别喜欢《送你一匹马》,光是书名就充满着一种浪漫、自由、哀伤,很美。上大学了,带着它;工作了,带着它;换了工作了,还是带着它。第一次有了室友,与人同住。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生活。终于与父母同住了一年多。有了社会意义上的女性朋友,以及男性朋友。第一次恋爱、交往、结婚。我的那匹马,是否还在吗?

此刻,写下大段文字。外面下着大雨,淅沥沥地雨声好像能平息内心无名的焦灼。手机下还是这本,《送我一匹马》。已经第四次读它了,不强求读懂书中的每个字,也不去探究文字背后的真相和哲学意义。只是突然想写些什么,想要分享,想记录这个读它的人。

第一篇,《爱马》。是我每次读总是内心澎湃,却也百思不得其解的一章。里面有很多我喜爱的词眼,像“我的生命”、“自然”、“源”。里面也有我百般纠结的东西,“自由”以及“庄周梦蝶”。每次像是抓住了什么,又像什么也没有抓住。

所以暂且跳过了《爱马》,写写《回娘家》。也因为看它的时候,哭得极其痛快。一个人躲到前台看书,前台外还有一些老师、家长、学生。有交谈声、笑声、鼓声,各种声音。我在看《回娘家》,泪流满面,不遮掩,也不渲染。感受完,该吃饭吃饭,该上课上课。

为何如此感怀。可能源于内心的孤独,有些相似的处境,童年的挣扎,以及对家的不可名状。

起初,三毛描述了一个回娘家的美妙场景,实在是憧憬。以至于,就算三毛笑道,那只是一个美梦。但在我很多年里,对未来婚姻向往,一直受三毛远嫁的观点,能有不同美丽的风景和生活。也做起了一个个“真实的美梦”。

但其实,三毛还是经历了很多如美梦的真实。西班牙北部女友巴洛玛妈妈家,西班牙南部的舅舅家,马德里玛丽莎家,西德南部马利亚妈妈家。待她如家人,感恩、感谢、感动,“可是那仍不是我的娘家”。

“可是那仍不是我的娘家”。多少次,追问自己,哪里才是我的家?曾摘抄过的,还是三毛的话:红与绿,在我,都是寂寞的颜色。总是不合时宜,总是融不进热闹,总是没有归属感,总是一边渴望家一边又想要流浪。受三毛影响确实不小,下辈子也想长成在土里安详在风中飞扬的大树,或者是可以在天空下飞翔的小鸟,再不济变为一条在大海中游荡的鱼。自嘲一笑,无论下辈子成为什么,总是有渴望呀。

《回娘家》的最后,三毛回到了真正的娘家。那个十四年只回过三次的娘家。一路上走来,无论经历了多少关爱或者伤害,那个叫“妈妈”的女子,那个名为“家”的地方,总是最触及人的心底。刺痛,但不管多少次还是想要靠近。不管做了多少失败的努力,下一次还是会继续。

有的时候,真的觉得人是一个注定痛苦的生物。拥有理智,追寻着没有边际的真理。拥有情感,被莫名其妙所支配。分不清的主客观,分不清的善与恶,分不清的爱与恨,分不清的自主与被动。世间如此的矛盾,或者说其实是人赋予了这世间以矛盾?

唉!现在是在写“回娘家”,怎么就扯到了人的种种。但想想我这样有时冷淡至极,有时有感性至极的例子不正也印证了人注定痛苦的命题吗。像是一个无解的迷,清醒与不清醒间如何都走不出这个怪圈。

还是回到书中,听听三毛的话,“掷笔叹息,不再说什么心里的感受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送你一匹马》: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