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我们”的“后来”

文|林绯Freya,图|网络

图片发自App

刘若英执导的《后来的我们》,我没有去看首映,昨夜失眠无聊之际,竟然安静地看了下去。

对于周冬雨在很多部电影当中的类似人设其实有些审美疲劳,而小井的林见清也没有给我太多感受,倒是林爸爸最终的那封信,俨然成为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电影真的不该叫做《后来的我们》,它更遵循刘若英的原著《过年,回家》的主题。而今年大热的编年体影视表现手法,虽然展现了主角十年之间的分分合合,却也似乎割裂了某种连贯性,以致于太多人吐槽电影是PPT。

我对这些都不挑剔,电影看完我只是在回想我的08-18这十年的时光到底镌刻了什么样的痕迹在我身上。

08年对于我来说,着实还算友好,躁动不安的年纪,按部就班的生活,有好友,有同伴,有爱我的人也有我爱的人,一切都在“上进”中日益美好。

而09年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我人生的分水岭了吧,此前鲜衣怒马的骄傲小公主,眨眼间变成了呼啦啦似大厦倾的迷茫失路人,第一次品尝到蚀骨的痛苦与孤独,苍老了半生。

就在这一年,貌似突然就读懂了《红楼梦》,也突然就明白了《飘》……像是此去经年,一直未尝开窍。

有时候,大背景下的大变故,很容易在个人身上刻下烙印和裂痕,09-10年,一个人踽踽独行,在旧家旧址的废墟上,了悟明彻。

所以,对于《药师经》第二大愿格外感触: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

也是在那个时间段,切断了此前种种的情感纠葛,走上了一条内观自修之路,清苦是清苦,而收获也颇丰。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人在痛彻心扉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内心是静止如水的。安稳度过四五年,遇知己,遇蓝颜,遇兄弟,凡是最铁的关系我都遇到了,只是全然不触碰“爱情”。

非红鸾星不动,而是日趋心如止水的我,不被牵引,不为所动。谁都一样,谁和谁都没有差别,没有怦然心动,没有你情我愿,完全没有任何“电流”足以产生。

当我看到电影中见清和小晓重逢而变黑白色的电影画面,会心一笑。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现实中极有可能不存在,更多时候的离别是不告而别,不知不觉中的走散,然后再也不见。

伊恩找到凯莉的彩色,我更愿意相信是导演的慈悲。

林爸爸说,人啊,不负对方就好,能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而我想说,人这一生,不负自己就好,不负对方、不负此生都很困难。

不是我说丧气话,曾经想要环游世界的我,被现实捆绑,没有一颗自由飞翔的心,就算有人提出巴厘岛、爱琴海和马尔代夫的旅游婚礼,我也没有太多应允的念头。

看着不少人如初恋般瑟缩,迎合我,满足我,追逐我,对我百依百顺,以我为旋转中心,我有种同情也有种无奈,不伤人为前提,我并不希望拖着他人与我一同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我一人品尝这清苦即可,别人想要的互动、热情和亲密,我没有,也给不了,虽然我亦不喜欢生活一层不变,但有些东西无能为力就是无能为力。

25岁那年的承诺,你没有出现,我没有等待,盛世繁华,只记得彼时笑的模样,以后种种,尽看水远山长,但求物我两忘。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我们”的“后来”)